楼市是“夜壶”?错!是速效救心丸

2023-05-10 14:56:27

 

“夜壶”,是任ZQ对楼市的比喻。

 

他的意思是说:有急需,就从床底下拿出来用一下,过后就踢到床下不理了。

 

我一直不赞同这样的说法。因为楼市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夜壶”,它其实是速效救心丸!

 

先请大家看一组数据。612日傍晚,央行刚刚公布了“20185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5万亿元,同比多增405亿元。

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143亿元,

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22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923亿元。

 

说实话,信息量太大了,太丰富了!

 

下面我把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四年全年的核心数据,以及20185月单月的数据,整理出下表:

 

近年来住户贷款占新增贷款比重(单位:万亿)

时间

新增人民币贷款

新增住户贷款

占比

2014全年

9.78

3.29

33.6%

2015全年

11.72

3.87

33.0%

2016全年

12.65

6.33

50.0%

2017全年

13.53

7.13

52.7%

20185

1.15

0.614

53.4%

 

请大家重点关注的是最后一栏“占比”。它的含义是:新增人民币贷款里,“住户贷款”占了多大比例。

 

所谓“住户”,就是个人、家庭的贷款。具体到名目可能很多,比如——购房贷款、消费贷款、个人经营贷款等等。但作为中国人,大家都知道:个人、家庭去银行贷款,十有八九跟买房有关。中国人才不会为了买台彩电、去度假而贷款的,这种比例极低。

 

2014年到2015年,杠杆主要加在了企业身上,“住户贷款”占全部新增人民币贷款比例不过33%左右。

 

201512月,,从2016年起事情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增住户贷款占全部新增人民币贷款比例,一跃超过了50%。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开始依靠“给家庭加杠杆”来拉动了。

 

为什么突然提出“去库存”,提高居民负债比例?因为中国企业杠杆率已经是全球最高,没有加的空间了。

 

能加杠杆的,只有居民家庭和政府。政府是表面上负债率不高,但加上地方政府隐藏的债务,其实也不低了。

 

最值得注意的是,到了20185月,在楼市调控进行了一年零7个月(201610月开始调控一二线城市)之后,在各地调控政策出台数百次之后(仅2018年前5个月,就出台了159次之多),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中“住户贷款”的比重仍然在上升!

 

或许有人会质疑:不对吧,我正在买房子,怎么申请贷款这么难?

 

难的原因,主要是想买房子的人太多了,即便是银行提高利率上升,仍然有大量的人排队申请贷款。国家对房贷增长一直是管控的,否则会增长更快。

 


上图是央行公布的201813月的贷款增长情况,可以清楚地看到,住户贷款增速遥遥领先。

 

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里还透露:

20183月份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5.42%

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5.96%

 

也就是说,从利率上来看,也是更鼓励买房子而不是搞实业。

 

央行还透露了5月份住户贷款的构成:“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14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22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923亿元。”

 

其中短期贷款占比超过了三分之一,说明仍有银行贷款通过其他名目流入了楼市。比如——住房抵押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贷款等。因为正常的房贷,是计入“中长期贷款”的,而正常的短期住户贷款,不可能占比这样高。

 

我之前在专栏里预测过:2018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中国将开启新一轮改革开放,出口受阻、进口大增。此外,环保收紧、大基建审慎,再加上政府退税。这些因素都让经济承受更大下行压力,财政也是如此。所以,在维持房价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让楼市尽可能多成交,以拉动内需、增加税收,就显得极为重要。

 

20185月,住户贷款占新增贷款比例创新高,就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经济走出对房地产的过分依赖,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至少在最近几年,继续提高“家庭负债率”(主要是让大家买房),仍然无法避免。所以,楼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中国都非常重要,堪比“速效救心丸”!



致读者:由于微信官方规则限制,最多只能上墙100条留言,所以多数读者的留言无法显示。此外,由于精力有限,只能选择部分留言早或者比较典型的问题予以回答,敬请读者谅解。


希望读者多多转发、点赞,你们的支持,就是我坚持不懈的动力。


【本文为刘晓博原创作品,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要在正文前署名,并同时转载文后的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小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