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透支是场心理游戏

2023-05-10 14:56:27

“以前听说,国外的小偷专盯中国人,因为其他国家的游客都用信用卡,惟独中国人喜欢带现金。这个


说法,让我对信用卡有了一个概念,还生出了想拥有信用卡的念头。”心理专家武志红说,他去美国前


,办了一个美元信用卡;去欧洲前,又办了一个欧元信用卡,“这样一来,就不是老土的中国人了,而


是有信用卡的新中国人。”


  热情拥抱信用卡


  两个男人从酒吧里走出来,其中一个嘟囔着:“没有它,没法过;有了它,也不好过!”


  另一个男人深有同感,附和道:“是呀,女人就是这样!”


:“我说的是信用卡!”


  这是广泛流行的关于信用卡的一个笑话——其实也不能称之为笑话了,这是现实:现在,有信用卡


的新中国人已经数以亿计了!


  少则一张,多则数张甚至几十张——目前我们看到的拥有最多信用卡的一个中国人,是《华盛顿邮


报》的记者采访到的,中国某出版社的编辑金继涛(音),79张!


  自1985年6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中国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起,中国人怀着巨大的热情拥抱


了这个洋气的金融工具。今天,坊间皆认为,中国将在不久的将来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信用卡大国。


  中国是高储蓄国家,国家鼓励把存款变成消费,因为消费比储蓄更能拉动经济,信用卡就担当了这


样的使命。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指出:“信用卡制造了货币,银行因此就有收益。”从总体上来说,银


行、持卡人、商户、整个社会都因刺激消费而受益。中国建设银行龙卡、中国银行长城卡、中国农业银


行金穗卡、交通银行太平洋卡……这些躺在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卡包里、比扑克牌还小的长方形硬卡,几


乎就是每个人带在身边的小银行,它沉默地储存着每个人的消费秘密,也累积着与消费相伴生的情绪与


情感。


  4张信用卡,2张在大陆用,2张在香港用——37岁的Jacky是香港一家综合性上市公司的人力资源总


监,他拒绝透露自己信用卡的真实额度(每张都很高是肯定地)。早在10年前他就在深圳拥有了第1张信


用卡,是在银行工作的朋友推销给他的。不带现金的安全、方便、干净、防假钞、结账时不用找零头、


免息期、救急、取现、积分和理财的多种好处……是Jacky对使用信用卡好处的总结。“我在哪里都用信


用卡,花几十块钱都用。”越多消费越多积分,因此拥有越高信用——Jacky的信用就是这样累积上去的


。“只有一次因为在深港两地穿梭,忘记及时还款,被香港的银行小姐提醒,不过我解释过后,就给我


抹掉了不良记录。”即使信用程度如此之高,Jacky仍极少使用信用卡的透支功能,工作忙碌的Jacky为


了保持良好信用,甚至事先在信用卡中存入十数万元。“我的信用卡账户里总有节余——毕竟是中国人


,还是习惯花自己已经有的钱。”Jacky的太太也拥有好几张信用卡,同样也不透支,免息期内一定还清



  原北京启明咨询有限公司总裁李明,则在创业阶段受益于信用卡的透支功能,交房租、发工资,等


等。“我对信用卡又爱又恨,它帮了忙,也收了很高的利息。现在不办公司了,我对信用卡反倒很有感


情了。不过,经营用和消费用,感觉完全不同。因为有稳定收入,按时还钱没有问题,使用信用卡我就


没有心理负担了。”


  付明红,北京东方教育有限公司总经理,个人信用额度已经达到100万元。付明红说,自己的公司运


营中,信用卡同样帮过大忙:“那是前年,我们公司到上海和人家谈判,要签合同,押金本来5万元就够


了,但是物资紧俏,对方说要增加押金,要10万元,可我们只带了5万元。我们是小公司,这个单子很重


要,不能丢。所以就用我的信用卡取现,加上我们身上带的凑齐了之后,顺利签了合同。当时要是不签


合同,后来的经营就会很困难。”付明红补充说,现在公司里逢年过节的福利都是用自己的信用卡买的


,量很大,这样很多资金被节省下来,用在更有效益的地方。“我的底线就是按时还钱,绝对不逾期。


使用信用卡不要滥用,不要被它卡住,而要卡住它。”


  “我害怕信用卡的透支功能”


  也有比例不少的中国人拒绝这个可以“带在身边的银行”。在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所发的那2.45亿


张信用卡里,就有一张是招行发给北京外企职员Ellen的,额度是4万元——很难相信,这是她的第一张


信用卡,但是直到9月底,那张信用卡以及信用卡说明书还一直放在她的钱包夹层里,并没有激活。对于


Ellen来说,一张信用卡都已经嫌多。


  “我害怕信用卡的透支功能。我也认为某种意义上,信用卡是个‘邪恶的’设计。”Ellen说,招行


信用卡中心曾两次致电她,询问信用卡没有激活的原因。第一次,Ellen说,让我想想。第二次,Ellen


说,“我不要激活!我正想要不要注销它!”她出人意料也有些气急败坏地回答招行客服小姐:“我是


个花钱大手大脚的人,我不认为我应该有信用卡!”客服小姐可能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愣头青的话,直


接挂了电话。


  “我说的其实是实话。”这么多年,Ellen并非不知道信用卡有多么方便,她也并非反物质主义者,


事实上她喜欢生活着的真实感觉,喜欢家居、服饰、旅游、美食,还有奢侈品,各种充满质感的物品以


及拥有这些物品带给她的幸福感……甚至她是包包控、帽子控、鞋子控、太阳镜控、苹果控……但是她


从来都只用工资卡购买和消费。


  “我认为设计者深深了解人性的弱点,尤其是女人的弱点,它知道消费让女人幸福,它知道我们很


容易被美好的物品打动,它给我们一个幻觉,就是我们能够永远买买买……”Ellen一口气说出了这么多


年对信用卡的怕。“我想我最大的优点是不突破自己最后的底线,比如,借钱生活——无论是向私人借


钱还是向银行借钱,我都不允许自己这么做。我要花我自己已经赚到和拥有的钱。还有,我要对生活有


掌控感,我另有一张借记卡永远存着20万元钱。”


  Ellen说,她曾以为自己OUT了,问过身边一些朋友,竟有1/3左右和她一样不用信用卡,其中也有85


后,不过还是75前生人相对多些——年龄似乎是一个有趣的观察维度。75后大都以热情的姿态拥抱信用


卡。


  储蓄是我们的DNA


  信用卡对生活的渗透是大势所趋,转变国民性的利器,人们的生活方式从先苦后甜型转变为先甜后


苦型。西雅博闻咨询(北京)有限公司项目总监姜莹说:“信用卡是时代催生的产物,就要和时代的脉


搏一起跳动。”


  然而,与透支来达到高消费的美国人不同,爱储蓄的中国人在使用信用卡时则是自己真正有多少钱


在后面垫底才敢借多少用,最多提前一个免息期消费。机械工业出版社副社长陈海娟说:“我使用信用


卡不是为了透支,而是享受它的便利,有多少钱我就花多少,绝不花明天的钱。


意到中国人使用信用卡的特点。他们报道说,有79张信用卡的金继涛,主要是为了“在特约商户享受折


扣,比如吃到半价晚餐,买到便宜电影票”等,根本不透支。


  中国人已经不能阻止信用卡了。很多人担心,信用卡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变成高消费的“美国


人”,导致个人生活的危机。真会如此吗?“我认为不必要这么担心。中国人有与之对抗的一个强大的


生存观念,就是量入为出,要过日子;而透支,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就是寅吃卯粮,这既让我们有巨大


的不安全感,同时也与我们已经写入集体潜意识的核心价值观相。中国人不可能变成美国人,


中国生活方式也不可能变成美国生活方式。”心理咨询师董如峰说。


  从中国人如何使用信用卡就可以看得出来,大多数国人只取其方便,而放弃其透支功能——美国的


高消费模式已经带来了次贷危机,过度借贷有可能导致美国个人家庭的破产,而中国从农业社会沉淀下


来的“过日子”的观念反而可能对我们是种保护。


  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理账户


  Coco,同样是80后,她却变成了银行的小赖。怎么描述她的状况呢?一句话:永远还不清信用卡里


的钱——这已经是她生活中的一个影子情敌,一直赖赖地跟着她。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步?也是一句话,


挣的不如花的多。


  这个鬼马精灵的时尚小妞,每月到手的工资比最勤奋的出租车师傅还少些,却从不放过任何新潮的


科技新品,她当然喜欢信用卡,可以花自己还没有的钱。最新的苹果,最新的单反相机,最in的品牌服


装,还有巴黎和东京的购物旅游——这一切当然也有家人的资助,可是一个已经上班拿工资的人总不好


总是手心朝上……一个年轻女孩,假如月月有新品可以炫耀,同时家里又不是开银行的,自己也没有认


到一二资本家干爹,那就只能是信用卡透支客了。


  是使用信用卡让Coco如此吗?不知道。Ellen说自己不敢启用信用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她刷借


记卡的时候,不知不觉中就消费得更多,她有两次刷爆卡的经历,要是有信用卡,她的世界会变成什么


样?“我说不好。”


  信用卡本身就是货币——电子货币时代已经来临,很多持卡人的心理却还没有准备好,而信用卡刺


激了不顾后果者非理性的一面。


  安旎深有体会:“消费起来,那几秒会移神,以为钱是不需要还的。”在眼前拥有的快乐和以后还


款的烦恼之间,人们更多地选择前者。


  “旨在促进与诱导消费的信用卡在其设计过程中一定考虑过人们消费心理的特点。”心理专家刘明


说,“看起来人们在消费的过程中似乎是理性的,但实际上,人们多数情形是非理性消费。在传统经济


学中,基本的假设是经济人完全是理性和自利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


授卡尼曼研究发现,这种假设与人们实际的经济行为相去甚远。他的研究还显示,人们在获得与失去等


值的事物时,幸福的感受与痛苦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简单地说,就是丢掉10元钱所带来的不愉快感受要


比拣到10元钱所带来的愉悦感受强烈得多,人们普遍不愿意丧失。由于这一点,人们在花钞票消费的时


候,尽管可以得到实物,但是眼见着手中的钞票往外拿,人们的心里还是心疼的。在使用信用卡消费的


时候,人们没有那种真实的钞票拿出去的感觉,似乎只是一个数字的变化。”


  正是这种“心疼”的感觉帮助我们控制自己的用度。董如峰则提到了心理账户和经济账户这两个概


念。“这两个账户很多情况下是不一样的。我们为什么会在使用信用卡时不知不觉就花多花过了,就是


这个心理账户的影响。”他说,纽约大学的普里亚·拉古比尔(Priya Raghubir)和马里兰大学的乔伊


迪普·斯里瓦斯塔瓦(Joydeep Srivastava)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们给予受试者一张餐馆菜单,


让他们点餐,其中,一半用信用卡消费,另一半则支付现金。结果发现,使用信用卡付账的受试者,食


物消费大大超出支付现金的人:一个是175美元,一个是145美元。董如峰说,“信用卡以及其他各种代


币卡或是会员卡,从心理角度讲,给人们带来的感受是,我的支付能力扩大了,因而可能会让人们扩大


消费额度。”据调查,如果生活中不使用信用卡,2成以上的持卡人消费将减少20%以上。董如峰建议,


明白了我们在使用信用卡时还有一个不同于经济账户的心理账户,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控力。他还建议


,一定要保存对账单,并认真核对和总结自己的消费习惯,这样“可以有更强的现实感。”


  成为信用卡的自由人


  60%的持卡族拥有3张以上信用卡。如果信用卡数量过多,会让持卡人容易混淆每张卡消费了多少金


额,还款期是什么时候。因为每刷1次就有1个还款日,10次就有10个还款日,10个还款日都是在不同的


免息期后依次出现的,就会发生混乱,这还只是1张,如果3张就更乱,不同的信用卡的还款时间、费用


情况等规定都不一样。管理多张信用卡,工程量很大,需要非常严谨和精准,工作出差一忙,一般人都


会出差错。“做卡夫卡哪那么容易?”陈海娟说。


  信用卡有这样那样的陷阱,但人家并没逼着你往里跳,所以还是一个自我管理的问题。而假如使用


信用卡的人能很好地管理自己,就会把信用卡变成一个很方便的工具。袁岳给出了一个建议:在孩子16


~18岁时就进行成人理财教育。董如峰则认为,根子还在家庭领域里爱的教育上。“人们可能没有意识


到,很多卡爆一族缺少家庭的爱,他们在消费中寻找爱的补偿,以过度支付替代被爱的感觉。”电子货


币时代不可阻挡地来了,成为信用卡的自由人而不是奴隶,确实是需要学习的,也是可以学习好的。陈


志武说:“没有谁在娘肚子里就知道如何适度使用信用卡,只有自己去使用才会学到东西。”


  他们为何恶意透支?


  他们是透支狂人: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手机一关人一躲/天塌下来有父母顶着,他们不会让我


坐牢/把头埋在沙子里,我没欠钱……


  邵道明:1年多时间里,邵道明使用虚假收入证明和作废房产证,先后向7家银行申领了19张信用卡


,通过消费、取现等形式进行透支,共计27万多元,多次变更联系地址和手机号码。邵已被抓获归案。


  任颀:曾在民生银行总行信用卡中心就职,他利用系统漏洞获知一位浙江企业家和歌星孙楠的客户


资料,并以那名企业家和孙楠的名义分别补办了透支额度为100万元的信用卡,因还不起高额欠款,向警


方投案自首。


  恶意透支的4种类型


1、频繁透支积少成多型;


2、循环透支以卡养卡型;


3、周转资金刷卡套现型;


4、虚假交易刷卡套现型。


你要是不懂信用卡,它就是一个陷阱。很多办卡者办理信用卡时缺乏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不少持卡人对


费用情况、如何还款、账单管理等并不知晓,这不是因无耻而恶意,而是因无知而恶意。


  欠个人的钱和欠银行的钱是不一样的——银行是不讲情面的。刘兴业律师说:“过了免息期,信用


卡就成了高利贷。逾期15天之内是5/10000,逾期30天就是10/10000了,逾期45天又加,还要计算复利,


很残酷。银行光说民间有高利贷,它自己有但它不说。”


  “广州一位老伯,两年前透支的2万元,如今利滚利已经滚到了19万元——这个新闻让我出了一身冷


汗,我被信用卡透露着的恶意给吓着了……银行的恶意不必多说,消费者中的‘恶意透支者’又是怎么


回事呢?或者说,卡奴们就是银行的恶意与他们自己恶意的双重奏?”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分析,“他们


生活在梦中,明明自己是普通人,这个事实他们不愿意接受,而在他们自己的梦中,他们是有钱人,所


以,他们要像有钱人一样生活,而信用卡就给了他们这个机会,让他们体会了活在‘我是有钱人’之梦


中的感觉,代价则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如果您感觉文章不错那就分享个呗!

关注“信用卡那些事儿”有2种方式

1.点击添加朋友搜索微信号:vxinyong

2.点击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众账号输入:信用卡那些事儿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小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