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时代来了,个人信用体系如何实现?

2023-05-10 14:56:27

4月13日,第二期“金融科技海上夜话”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活动由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自贸区金融服务局)、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局(自贸区陆家嘴管理局)、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上海市支付清算协会、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主办,光明乳业、策道科技、龙品控股、资邦金服联合主办。

活动现场

本期夜话以“征信时代个人信用体系的实现路径”为主题,特邀策道科技合伙人兼首席科学家孔明放博士做主旨演讲,以个人信用体系的实现路径为参照,剖析即将到来的征信大时代。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旗下陆家嘴金融网对活动进行全程直播。

开幕致辞环节

,当下社会生活中个人信用显得尤为重要,在金融领域征信更是一个人的“身份证”。根据上海“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这有赖于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个人征信体系作为社会信用环境的重要一环影响更加凸显。

近期,作为个人征信体系的唯一获牌机构,信联的成立标志着对于提升金融行业的服务能力,更好实现普惠金融的目标意义重大。上海是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又是科技创新活跃之都,汇聚了众多创新企业和创新人才,许多上海支付机构和银行在征信领域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上海市支付清算协会作为上海支付清算行业的自律组织也希望能够抓住征信时代所带来的机遇,促进上海支付清算行业做深市场,做优生态,做强企业,共同的推进上海支付清算行业创新可持续的发展。

策道科技合伙人兼首席科学家 孔明放

策道科技合伙人兼首席科学家孔明放的演讲主题是:征信时代个人信用体系的实现路径。

一、个人信用体系的基本概念及信用体系的目标

在演讲中,孔明放表示,关于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大家首先要明确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是要建成什么样的,建设的目标是什么,在确定这个目标之前大家要对信用做了解。

在孔明放看来,个人信用的概念可以分不同的纬度。从伦理角度来说,“信用”,它实际上是指 “信守诺言”的一种道德品质。从法律角度:“它实际上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当事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但凡“契约”规定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是当时交割的,存在时滞,就存在信用;第二层含义是指双方当事人按照“契约”规定享有的权利和肩负的义务。从经济角度:“指在得到或提供货物或服务后并不立即而是允诺在将来付给报酬的做法。”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不同的信用类型,孔明放列举了共享单车违规停放、租房违约、电商刷单及借贷中逾期还款等信用案例。在分析了相关的信用案例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差异后,孔明放表示“不同类型的信用需要进行差异化的处理。在讨论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时针对的信用应该为‘信贷信用’,‘信贷信用’专门是指在信贷过程当中,特征是偿还本金和偿付利息,信贷条件是偿还本金偿还利息,这个过程当中,因为偿付是有一个滞后的过程,产生了一个对应的信用。我们把除了信贷信用之外的其他情况称为社会信用。”

关于个人信用体系,孔明放说“最早,我们期望建设一个完整的信用体系,银行在做信贷业务过程中发现应该建立一个个人信用体系。认为建立健全个人体系,是加强商业银行个人贷款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个人贷款风险的当务之急。”但是,个人信用体系与信贷坏账率并非直接相关,信贷业务坏账率与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风险管理水平直接相关,单纯的个人信用体系不能简单地说能够降低整个行业的坏账率,防范化解风险。

在谈到个人信用体系要达成的目标,孔明放提到几种可能,但都一一否定。“个人信用体系要达成的目标,是不是要收集到目前国内所有人的信息,信息收集全了,完善的信用体系就建立起来了呢?其实不是,因为数据收集永远不会完备的。那是不是覆盖掉所有的人群呢?也不是,在个人信用体系完善的美国,也有很多人没有银行信贷帐户,而且有相当比例的人是没有对应的征信评分,所以覆盖率跟信用体系建设也不是完全一回事。那是不是建立信用体系是让信用不好的人完全无法获得贷款呢?也不是,通过这两年国内互金的发展可以发现,不同金融机构风险偏好差别很大,在银行无法获贷的人群,即便再差的客户,互金也能够服务到。而且信用体系建设也不仅仅是针对老赖这个群体。”

在孔明放看来,个人信用体系的目标应该是建立和完善以奖惩制度为重点的信用体系运行机制,惩戒失信者,奖励守信者,弘扬诚信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增强社会成员的诚信意识,形成守信的社会氛围。“具体来说,对应个人信用体系,应该建立一个奖惩机制,核心是以风险定价为核心,信用好风险低的人给一个低的利率,信用不好风险高的人给高的利率,甚至是拒绝贷款。”

在涉及到整个个人信用体系核心定价的时候,孔明放提出,“我们需要有一个信用评估,只有在信用评估基础上才可以做定价。”但关于信用评估,孔明放认为在信用评估的同时需要将信用状况和风险定价结果明确告知用户,才能影响用户行为,以便客户改进自己的信用。因此,个人信用体系中的奖惩机制应当基于对用户的风险定价,以个人的信用评估、信用解释作为中介形成闭环,通过这个闭环来对用户的行为做出影响,期望用户改进自己的信用。

二、个人信用评分的基本概念及标准

接下来,孔明放主要介绍了个人信用评分的基本概念及标准。

孔明放表示,评分,首先是一个动词,指一个统计的过程,是把申请贷款或者已有贷款的客户的个人相关信息,以及贷款等相关信息转化成数字形式的评分,这个评分是对信用风险,比如说还款概率这样结果的量化。

对于评分怎么理解呢?孔明放认为,评分的基础是大数法则,评分的基础是大数法则(Law of Large Numbers),即如果对某一独立发生的事情的概率进行大量累计观测,则该事情发生的概率将无限接近一定值。评分卡或者评分模型是一个用来评估信用风险或者其他的风险的数学模型。对应于评分模型而言,评分通常是来代表一个事件的概率,对应于个人信用评分来讲,这个评分是表示这个人将来还款是否逾期的概率。

随后,孔明放介绍了个人信用评分与用户画像的区别。在他看来,信用评分是有明确的预测目标,个人信用评分是预测这个人将来的坏账率,有非常具体的量化目标。用户画像是基于当前所有用户的属性做分类,不会涉及到对客户属性的预测,而是对客户的形式化描述。

孔明放认为,在个人信用体系中,个人信用评分应该满足以下五项标准:

第一,可解释性:指的是评分模型当中用到的变量与风险之间对应的关系和业务逻辑一致,是可解释性的。

在孔明放看来,可解释性涉及到评分的模型风险管理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在业务当中用到评分模型,应该意识到这个模型是存在偏差,有可能不准确。因此,在业务过程中使用数学模型可能会对业务造成负面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控制这些模型因素导致的风险,这就是所谓的模型的风险管理。

在信用评分(预测12月内的坏账率)开发过程中,需要基于收集的申请人申请时间的相关信息和获贷后至少12个月的贷款还款表现数据,如果期望评分应用具有好的效果,需要满足两个条件,首先需要开发时间点与应用时间点的人群申请信息尽可能相似,其次需要这两个人群的12个月还款表现特征相似。这两个假设在实际过程中常常难以满足,因此从模型风险管理的角度,需要解决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如果模型应用时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导致假设差异较大情况下,如何控制业务过程中评分模型导致的风险?

解决办法是基于底线思维的人工判断。即在模型开发过程中在变量选择及变量与风险的关系判断中引入人工判断,要求评分模型当中用到的变量跟风险之间对应的关系和业务逻辑一致,是可解释性的。这样,在出现相关风险时,业务逻辑将会是我们的底线,从而控制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

第二,稳定性:因为模型开发和应用跨度的时间很长,导致评分模型需要在至少两到五年的时间内保持有效,对应来讲就要求这个模型要有稳定性,这段时间内模型的预测要能够稳定。

第三,排序性:是指个人信用评分对个人的评估,这个评分应用到不同的贷款产品时保证评分模型具有排序性非常重要。

第四,准确性:这是模型的基本要求。

第五,公平性:个人信用评分针对的全社会的人群,期望通过个人信用体系影响到每个人的信贷行为。对于影响到如此众多人群具体利益的产品,需要特别关注其产生的社会影响,需要特别关注是否会对某些特定人群产生歧视。因此,我们提出了公平性要求,希望做个人信用评估时,不用任何的涉及到歧视类的信息。

根据《中国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征信中有些信息是不能采集的。同时,除非有明确的书面同意,征信机构也不能采集个人的收入相关的信息。美国也有类似的规定,,就是如果机构应用评分对用户做出一些负面的评价和负面的决定,用户是有权利获知原因的。

孔明放再次强调了信用解释在个人信用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谈到虽然对于个人贷款,国内很多金融机构能够做到风险定价,针对不同信用给予不同利率,实现了基于信用的奖惩,但是对贷款客户来说,他们却基本上无法感知到机构给的定价是风险定价。这主要原因就是风险定价过程中,缺乏信用解释,导致个人信用体系无法完成闭环,导致奖惩机制无法影响到用户行为。

最后,孔明放做了总结,他认为个人信用体系需要建立基于用户风险定价的奖惩机制,并以个人的信用评估、信用解释作为中介形成闭环,并影响用户的行为,期望用户改进自己的信用。在这个体系中,信用评分需要具有可解释性、稳定性、排序性、准确性、公平性。

主持人: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总监助理 刘欣宜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小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