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大学生“支”了150万挥霍一空,每一张刷爆的信用卡都是爹妈埋的雷

2023-05-10 14:56:27

又有“熊孩子”闯祸了。大连一22岁大学生“借”了同学们150万,用来在上挥霍。因为兄弟情和高利息诱惑,有二十多个同学被坑,他们分别从信用卡、贷款软件、花呗等处借款四万至十六七万            不等。这些钱恐怕多半要家长替他们先还上了。


尽管二十多岁早就成年了,但从心智上,他们仍旧是孩子,还是坑了爹妈的熊孩子。

 

有一句话我特别认可,一个人会理智地对待钱,才算真成熟。在这方面,晚熟的大学生不少。我们在从青少年时期,从来没教孩子怎么花钱、怎么应对借钱、怎么理财,你让孩子上了大学,一下子每个月能支配两三千元,他会花才怪。这个问题,不是现在的孩子才有。我们上大学的时候,上旬没过完生活费就见了底,到处借钱的人也不少。只不过,现在各种信用贷、消费软件把孩子们能掌控的钱加了杠杆,他们自己还觉得不就是手机上的一个“数”吗,现实却能吓人一跳。


网上还有个消息,一个25岁理工硕士,从央企辞职了,晃悠一年,无所事事,各种贷款软件欠了5万多,实在还不上就了。事情让人唏嘘,也很容易把责任赖在各种贷款软件上,说他们毁掉了中国年轻人。而身边的90后立刻不干了,“买东西有分期,多方便,计划好了每个月工资能还上多少钱,按时还也没啥利息,太贵了还不上就不买呗。”这个90后同事告诉我,人家高中时候就在班级开个小卖部,到商店进点饼干方便面,平价卖给同学们,从没有入不敷出。大学时候,父母一下给她打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都管理得挺好,余钱还在网上买了小理财。看看,这年轻人多理性,会管理好自己钱的人,就会管理好自己的生活。


错当然不在这些APP、信用卡,而在于有些孩子不会“量入为出”。他们拥有跟收入不匹配的消费欲望。据“蚂蚁花呗”官方发布的《2017年中年年轻人消费报告》,64%的使用花呗的大学生,用来买了电子产品、奢侈品、化妆品这些非生活必需品,包括新款手机、口红、包包。大概没有人告诉他们,初上社会后,他们的收入根本支持不了他们“活成我想要的样子”,完全靠自己,他们的生活水平会下降,他们的爱好、自由、旅行看世界的梦想需要先放放。不得不说,我身边的不少家长是不忍心说这话的,他们按照自己的生活上限去养育孩子,本来是普通人家,却节衣缩食给孩子提供中产家庭生活。他们很少甚至从不给孩子的消费设限,生怕因此影响了孩子某一方面的参与感。养出啃老的熊孩子,也是自找的。


生活在美国的同学告诉我,外国刷爆信用卡的年轻人也特别多,为此,初中生、高中生都要上消费课,学习怎样量入为出。对待钱的态度,是家庭文化的重要部分。节约的家庭,孩子多半耳濡目染也不会大手大脚;创业家庭出来的孩子,多半知道赚钱不易,早早去挖掘第一桶金。心理学有一个价值观拍卖的测试,是在团体辅导的时候会用到的一个测试题目,每个人会发同等金额的游戏纸币,让你去竞拍你想要的东西,比如,可以买一份成功的事业,一个规模庞大的图书馆,一张永远不过期可以飞向任何地方的头等舱机票,一幢别墅,一辆豪车,也可以买贤惠漂亮的妻子,或者陪家人共进晚餐。总之,买了什么就是你心里追寻的生活目标。所以,我们对待钱的态度也就是对待生活的态度,这除了学校课程,家庭影响更关键。


撰稿:记者 巴颖

图效:阿本   

编辑&设计:季禾子

校对:吴毅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小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