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服务流程导入与主动营销

2023-05-10 14:56:27

 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有利于银行业机构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在准确度量经营业绩、传达经营战略导向、促进战略目标达成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指挥棒”作用。


  近年来,一些银行业机构热衷于赚“热钱”“快钱”,风险事件和违法违纪案件频发。在重规模、重业绩、轻风控、轻管理经营理念的导向下,与之配套的绩效考核机制也出现偏差,出现了不当激励,十分不利于银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围绕专注主业、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完善绩效考核,是当前银行业机构面临的重要而急迫的任务,剖析银行业机构存在的不当激励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实属必要。


  不当激励的表现形式 


  激励导向“偏”,引发负面能量。一是过度关注结果。对于大多数商业银行而言,更多关注分支机构经营计划和指标完成的结果而非过程,考核指标完成得如何成为评价分支机构及高管的唯一依据,“唯业绩论”思想根深蒂固,促使一些分支机构的高管和员工走捷径、冲业绩,走上违规甚至违法的歧途。二是过度重视规模。调查显示,部分银行业机构规模类指标占比仍高达60%,一些上级行对分支机构还是简单的以规模占比、规模排名论英雄,忽视下级行规模快速扩张背后潜藏的各类风险和违规行为。如某银行开业后扩张迅速,不到一年时间,资产规模、存款规模均破百亿,但在“三违反”“三套利”专项现场检查中,发现其资产水分高,违规情况严重。三是过度重视形式。一些银行业机构一味追求业务发展而忽视内部管理、产品研发和系统建设,通过财务资源配置与考核指标相结合的手段,引导分支机构壮大业务规模,促使一些分支机构为完成绩效而套取财务费用,通过各种手段“做指标”,导致业务水分大、风险高、违规多,经营指标严重失真。


  激励机制“弱”,制约激励效应。一是制度体系不健全。一些银行业机构尚未形成完整的绩效考评体系,相关制度散落于各业务条线和部门,特别是近年来部分中小银行实行事业部制改革,公司、零售等业务条线相对独立,往往基于自身利益制定考评制度,考评标准、考核周期等内容不尽相同甚至产生冲突,造成激励机制在全行执行不畅,模糊了经营发展导向,削弱了总行战略意图的传导。二是传导机制不顺畅。激励约束机制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指挥棒,总行基于战略目标执行的需要而制定绩效考评制度,但由于传导机制不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被简单地视为推动业务发展的手段,在各业务条线和部门的层层传导下,考核指标变动频繁,层层加码,考核体系日趋庞大,不仅加大了分支机构的经营压力,也加剧了短期行为倾向,影响业务发展的合规性和可持续性。三是动态调整不及时。近年来,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金融市场的复杂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增加,部分银行业机构对经济形势预判不足,经营计划调整不及时,未能根据市场变化对利润等指标进行动态调整,在巨大的经营压力下,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受到影响。


  激励方式“粗”,助推违规行为。一是指标设置不合理。经营效益类指标占比过高、风险管理类及合规经营类指标占比较低、发展转型类及社会责任类指标基本缺失的问题普遍存在,一些银行业机构对风险合规的考核仅针对信贷资产质量,忽视对操作风险、案件风险、声誉风险等各类风险的管控,导致一些员工为达到考核目标而不惜违规操作、、违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例如,近年来,部分银行业机构大规模开展以套利为目的的内保外贷业务,以达到存款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提高等目标,某地区内保外贷最高峰时业务量近350亿元,放低审核条件、虚构贸易背景等违规操作问题突出。二是考核手段趋于隐蔽。,银行业机构激励手段更加隐蔽,个别机构以增量目标取代时点数目标,间接实施对存款、贷款的时点考核,助推了“冲时点”、虚增规模等不规范经营行为。如某银行对分支机构下达存款日均增量任务,占所有指标权重的近20%,且规定年度得分按“完成率封顶150%,保底-100%”的计分规则计算,部分分支机构为完成考核目标,违规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业务以虚增存款。三是层层施加经营压力。2016年以来,,约束了委托贷款增长,降低了银行对同业负债的依赖度,间接使得总行负债管理压力加大、流动性有所趋紧,总行将压力传导至分支机构,导致分支机构月末、季末冲时点现象突出,违规揽存行为有所抬头。


  激励管理“松”,弱化考评效果。一是质量把控不到位。对分支机构制定的考评办法,总行的审核方式不尽相同。一些银行的总行仅采取备案制,对分支机构出现的考评指标误读和层层加码问题,未能及时指出和进行修正,导致经营方向和理念出现偏差,激励机制的“指挥棒”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同时,部分银行业机构后续监督不力,审计和监察部门对绩效考核质量未能开展检查和评价,未能及时察觉和揭示业绩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二是薪酬支付不科学。一方面,薪酬结构过于单一,以工资等短期支付为主,缺乏股权激励等长效机制;另一方面,,与风险暴露期匹配不足。以某地区为例,在执行绩效薪酬延期支付的19家法人机构中,仅有1家机构对高管人员的延期支付比例达到40%以上。这种情况容易诱发员工以牺牲银行长期利益为代价获取短期效益,降低了激励机制的有效作用。


  围绕专注主业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完善绩效考评体系。一是树立正确的绩效考核理念。银行业机构应树立稳健的绩效观,不断完善绩效考评体系,自上而下转变“重量轻质,重营销轻管理,重眼前轻长远,重市场占有轻品牌打造”的经营理念,充分发挥激励约束机制对稳健经营和科学发展的引导作用。二是强化绩效考核体系建设。银行业机构应按照相关要求对绩效考核制度框架进行梳理,查漏补缺,整合对各类机构的考核办法,探索更为全面和系统的考核机制。三是完善绩效考核监督评价机制。指定专门部门对绩效考评过程和结果进行独立监督;加强内审部门的监督复核,对基层经营单位绩效的真实性进行审计,防止其弄虚作假,确保绩效考评制度执行到位。


  合理设定考核指标。一是优化考核指标体系。设置合规经营、风险管理、经营效益、发展转型和社会责任等五类指标,按照相关要求分解指标权重,以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促进自身的科学发展。二是加强合规与风险性指标考核。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加大合规经营和风险管理等考核指标的分值和权重,全面覆盖主要风险点,使绩效收入与风险暴露相匹配。全面运用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率和经济增加值等科学指标,摒弃市场占有率及排名、单项规模、时点考核等不科学的考核指标。三是合理分解考核指标。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自身业务优势,科学制定年度经营目标,向下级行分解下达考核指标时,应充分考虑其经营管理能力、金融服务水平及经营特色,注重差异化的考核管理,合理确定考评要求,避免“层层加码”,切实发挥绩效考核对业务经营的促进作用。同时,动态调整经营计划,更好地支持地方实体经济发展。在绩效考核中,将行政处罚、、案件发生等情况纳入扣分项。


  实现薪酬考核约束长期化。充分认识中长期薪酬激励机制的重要性,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并通过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将薪酬约束与高管和员工的长期价值挂钩,防止高管和员工产生冒险行为。对高管人员的延期支付比例要控制在40%以上,递延支付时间不少于3年。结合实际,从薪酬分配角度进一步引导各级管理人员树立依法合规的经营理念,充分发挥薪酬分配的长期激励约束作用。


  一是引领规范。,,及时收集商业银行绩效考核办法和年度经营目标,并对商业银行绩效考评机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估,对于脱离实际的经营指标,应责令银行业机构进行修正。二是动态监测。对商业银行绩效考评机制的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密切关注绩效考核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对绩效考核制度建设不合规、考评指标体系不科学、考评结果应用不到位的银行业机构,应加大现场检查力度。三是及时纠偏。及时发现和纠正银行业机构绩效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关注各机构开展的业务竞赛等活动,及时制止、纠正各种违规问题,针对绩效管理、指标设计、薪酬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和要求。,责令其限期整改,若整改不到位,,防止因绩效考评机制不合理引发违规经营行为。

(来源: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小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