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出借人、借款人分别要注意什么

2023-05-10 14:56:27

当前,民间借贷作为正规金融融资渠道的补充,日趋活跃,然而,在民间借贷大量涌现的同时,伴生的法律风险与纠纷也呈上升趋势。下面,小编将为大家剖析民间借贷的风险问题,希望大家进一步提高借贷风险意识。


出借人:切勿盲目放贷


为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出借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正确认识出借资金的风险,切莫贪图高额利息。在实践中,部分民间借贷纠纷的出借人往往过于看重高额回报,只考虑以远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的方式收取高额利润,却对借款人的经济实力和偿还能力缺乏深入了解,最终导致本金和利息收不回。因此,广大出借人在出借资金时要对借款人深入了解借款人的资产情况及其偿还能力等,切莫被借款人表面的光鲜和高额的利息所引诱。


二是签订规范的借款合同或借条,避免约定模糊产生纠纷。在实践中,部分借贷双方订立的借贷协议不规范,如双方名字用绰号代替、借款金额潦草无法辨别、还款时间约定不明确,写为“拆迁后”、“中秋节前后”等,这些都不利于保护出借人的合法权益。


因此,出借人在与借款人订立书面借贷协议时,应注意载明借贷双方的姓名、借款数额、借款时间、借款期限、利率、还款方式和违约责任等条款。如借款人提供抵押担保的,还应写明抵押物的名称、数量、所有权属或使用权属等,并到相关部门办理抵押登记,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利。


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因此,出借人应与借款人约定合法、明确的利率,避免因利息过高不被法律保护。


三是要保留款项交付凭证。无论出借人是通过银行转账的形式还是现金交付的形式出借资金,都应保留相关款项支付凭证,以免避免发生纠纷时各执一词,造成自身利益损失。


四是注意债权的诉讼时效。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债权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两年,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起计算,超过诉讼时效起诉偿还借款的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出借人应在诉讼时效期内及时催要或提醒借款人还款,避免债权失去法律保护,造成资金损失。


借款人:谨防陷阱


借款人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不可轻易写借条。无借贷事实而向他人书写借条或随意在空白借据上签名,将面临无借须还的风险。


二是还款时要同时收回借条。还款后未及时收回或销毁借条,会使个别见利忘义的出借人有机可乘。


三是不要碰触高利贷。高利贷放贷者往往会以恐吓、拘禁等非法手段催要借款,迫使借款人不敢报警,频繁出具借条、授权书等法律文件,完全陷入被动,最后倾家荡产。


,易触犯刑法。以非法转贷为目的,多次多笔高息向不特定的多人借款,可能会扰乱国家金融秩序,涉嫌非法集资、诈骗,触犯刑法。


★名词解释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民间借贷手续简单,提取资金方便,但由于受当事人的自身素质、社会经验、法律意识等的影响,实践中常出现借款人违约、出借人资金“有去无回”等法律问题。 


来源:江门日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小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