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思维跟上时代,区块链就不只是大玩家的游戏好文第4期

2023-05-10 14:56:27

虽然区块链进行得如火如荼,但一个明显缺陷是区块链行业(更准确地说是产业)还未探索出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新事物的出现给我们带来哪些商业思维变革?本文成稿于去年8月,Tom Ding给出了三个转变:区块链生态思维、新扁平开放式供应链、资产嫁接公链。相信本文可以给各位一点启发。

作者|Tom Ding


区块链在过去两年成为了最热门的技术名词之一, 传统产业包括金融行业趋之如骛。其中我看到不少常见的认识和应用误区,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区块链落地中,最核心却谈得比较少的商业思维变革


“说到底,不就是数据库嘛?”

在和很多传统行业的朋友交流中,常常听到一种非常普遍却过于狭隘的看法——“区块链的本质,不就是个分布式账本技术嘛。很多电脑跑一个数据库,提高了安全和可靠性,降低了运维成本,合作伙伴之间数据交互变得更容易,但本质上还是个IT工具。”

带着这种思维,企业老总找来负责创新研发的VP或者CIO迅速布置任务,CIO又安排几个IT经理赶紧成立一个区块链研究小组。经过数月研发,使用了不少预算后,企业发觉计算效率大不如前,开发还碰到种种困难。很快,管理层开始产生质疑,这玩意儿是不是类似于曾经的大数据风潮?

这种把区块链简单地降维成成本中心的优化工具思想是危险的,并深具误导性。就像互联网思维转型,并不只是建个网站和开发手机App,而是需要企业上下在面对新的生产关系变革时,对自身商业逻辑和定位进行反复和深度地再思考。


精准定义公链的商业范式革命

如果你来自传统产业,请且先放一下已经刻入脑中的熟悉的商业流程,以及区块链如何代入其中的假设。

我们先来精准地定义下区块链,特别是公有区块链(Public Chain),提供的几大商业新可能性:

1、透明可信商业逻辑:这是整个区块链技术的核心,即所有商业逻辑在链上是透明的,商业规则不可篡改。

2、产业关键数据穿透、传导并跨越传统信任边界,包括产业——产业,政府——产业再到消费者——产业。

3、零边际成本和自主拥有的数字凭证资产 (digital bearer instrument):使得所有商业资产能够被极其简易地创造,永久记录和被用户不经过任何中介的自拥有(self sovereign)。

4、资产交易所的构造和边际成本趋零。链上一切资产天然可自由交易(借助构建中的去中心化交易所),边际成本趋零,而且无阻碍。

5、全球资本市场一体性 (非美元货币、无银行依赖关系)。

6、零边际成本构建衍生品市场。

总结来看:前两点带来了空前的新商业信任关系——从传统的基于熟人之间信任关系的合作网络,变成了基于透明规则的开放式的合作。这种新商业规则有别于传统,因为它允许任何规模的商业机构创造一个完全可信和被完整执行的规则体系,扁平化了大小机构构造商业信任的能力差距。

而后四点则用零边际成本完全颠覆了传统金融市场的基本结构,让流动性变得几乎无处不在。新的资产流通和服务不必总是依赖传统的商品和金融中介、交易所提供新产品。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这些新的属性是如何体现在商业思维变革上。


1

从产品思维转向区块链生态思维

传统产品思维最关注甚至是唯一关注的核心点是自己的产品质量和品牌。在区块链商业世界中,作为一家传统产业企业,产品和服务依旧重要,但多了一个全新的商业维度,那就是类金融和生态的思维。金融的本质是将资本引导向最需要的地方,最大化流动性,并提供管理风险的工具。这种类金融变革有时候也是一种破坏性的创新,因为它可能会颠覆现有的市场格局。

然而我们要特别指出的是,与一般金融的根本不同在于,同样是扩大资本和资产流动性,区块链生态思维关注的核心是开放透明的商业规则,而传统金融的核心是关系垄断和中间人利益最大化

以传统家电生产商为例,从产品思维角度出发,主要关注的是高性价比的优质彩电的生产和渠道铺设,而生态金融关注的问题则是诸如:如何借由区块链将资本引入优质IP内容,如何将内容收益与用户分成,如何将注意力经济与用户分享和绑定,如何让上下游与品牌有更深度经济参与等。

上述例子的问题共性在于,它需要将许多无形和有形资产进行数字化、碎片化、交易流动化以及收益关系再分配(例如消费者参与),而这些正是公有区块链最大的突破点。

企业的核心功能从直接提供服务和产品,转向了创造新规则,参与开放式规则,以及引入生态合作伙伴。


2

舍了控制,方得生态

传统产品思维的终极利润来自于垄断和控制。著名投资人彼得蒂尔的总结最为精辟:竞争是给输家的游戏,企业的最高境界是垄断。

区块链思维对于传统企业,包括互联网公司来说,最大的不同以及最难克服的一点或许就是——放手控制。我们谈论的这种控制权的舍去,不是形式上的,不是基于公关的开放一些代码和设计,不是腾讯或者Facebook有选择性地开放API,而是一种商业观念上根本的变革。

这种开放体蔓延在每一个关键节点,从开放所有的源代码,未来产品路线图,团队组织的结构,建立基于非盈利组织的基金会,开放式社区讨论组,大部分的商业策略,一直到企业与生态中其他成员的商业关系。

这种极度开放(Radically Open)的商业策略对于大部分传统企业来说是可怕的,甚至是荒谬的。我在这里并不是一味简单地推崇一种只是听起来很酷的商业理想(甚至这也未必适合每个传统企业),但我们每个从业者都需要深度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明天你的行业中出现一个全新的基于这样开放式理念的平台或者市场,即使你认为它听起来完全不能挣钱,它是否能颠覆行业格局?

我个人有一个假设和预言,目前大部分互联网平台企业和平台思维的公司很难成功转型区块链模式。他们可能会一边部署些局部的区块链系统,另一边却还坚守着很多传统理念,反而是传统的边际企业和生产服务型企业会更容易转型。因为前者是控制性平台的既得利益者,很难接受可能会失去自身控制地位的新模式。这也是传统产业,虽然未必有互联网时代的底蕴,却可以实现越代产业升级的重大契机所在。


3

新扁平开放式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是传统产业中最核心的环节之一。然而在区块链的应用中,我们不应该把想象力局限于其让传统的企业——供应商——银行之间的三体关系变得更自动化、账期更快、成本更低而已。

更有趣的未来,是把供应链重新定义成一个全球开放市场,一个任何人都能参与融资和投资的市场。在这个市场,金融机构不是主体,也不再由其把持,而是由一组去中心化的协议来作为中介。

想象下,美国中部一个散户投资人有一千美元积蓄,他不再将这些钱放到利率为0%的美国银行,而是借由区块链投入一个中国深圳代工厂的供应链存货的短期贷款的智能合约,来获取10%的利息。这个美国投资者甚至不知道这家工厂是什么,因为他的投资是借由一个投资组合智能合约负责分散化在各个不同的标的之间。然而,其风险又具有高度可控性和透明性,因为区块链的穿透性使得这组贷款的背后有明确的链上资产作为抵押,款项的用处也被一个去中心化的商业身份验证系统严格地限定在特定的采购范围。

类似这样的新供应链结构会以不同的形式产生在各行各业。这时候的竞争,从纯粹的产品竞争,变为了更多规则和生态间的竞争,能够大幅提升整个生态的经济效率,开放资本竞争,并让生产商、各种投资人和最终消费者获益。

传统企业可以充分把握这些新的开放式供应链形态的关键阶段,并在其中积极承担起生态建立者、规则推动者或者布道者的角色。


4

短期突破点

深层商业资产、长尾资产嫁接公链 (B2B2C)

在目前诸多区块链落地应用中,有许多看起来非常有意思的应用场景,但大部分是雷声大雨点小。究其原因,现今的区块链基础设施依然较为落后和匮乏,包括极低的性能,用户使用非常困难,缺乏稳定结算货币而只能用数字代币等,使得大部分项目最终停留在demo阶段。一阵媒体报道后,落地的寥寥无几。

许多优秀的团队正在建立各种技术解决方案解决这些基础问题。但在这些方案到来和完全部署之前,我以为,区块链世界目前最有趣的突破点或许在于,以流动性为主题的B2B2C模式。

什么是B2B2C?即将大量商业价值,尤其是那些原本隐藏在行业深处、公众无法接触的商业价值,在公有区块链上通过数字资产和市场的方式释放出来。这些有趣的但是以前无法轻易接触的资产可能是太阳能能源、供应链信用,用户深度商业数据,电视黄金时段等,即零售化、碎片化B2B资产;

也可能是传统上并不拿来交易的或者特定的交易对(trading pair),譬如用特定组织的贡献换取专家时间,医疗服务逆向拍卖,碳排放积分等。(end)


作者Tom Ding(丁磊)简介:String Labs(密码学和分布式计算实验室)联合创始人兼CEO,String Labs 是BCG波士顿咨询 Dvolution和EEA企业以太坊联盟的战略合作伙伴及创始企业成员,孵化出的产品有区块链云计算系统DFINITY 、PHI (去中心化商业银行)等。(本文成于2017年8月2日)

©本文为转载文章,原载于网络,原标题《论区块链商业思维: 零边际成本流动性和开放生态时代》本文仅做学习之用,如侵权,请联系删文!


栏目说明:虽说币圈一天,人间一年,但什么情况下还会让人感叹区块链目前尚处初期?我们的一个标准是在翻阅2017年、甚至2016年某些文章的时候还会觉得干货满满,这些文章就像蒙尘的珠玉,即使时间过去,也还是值得我们翻阅。现在,我们找到这些好文,以飨读者。

点击链接查看往期


好文第1期:孟岩:区块链技术有哪些主要流派?

好文第2期:井底望天财经周报:区块链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好文第3期:关于区块链规模应用,还需要迈过哪几道坎?



欢迎添加好友交流学习

合作请备注公司、职务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小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