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西人小心!点红包可能“被贷款”,有人借9千还1.5万...

2023-05-10 14:56:27

关心家乡,关心阳西,关注阳西最活跃的公众号!

点击 阳江睇牛仔00看搞笑视频

2017年下半年以来,《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等陆续出台后,暴力催收、高利贷、信息乱用等乱象都被列入到了“负面清单”中。

  

不过,现金贷行业目前仍有不少乱象。其中,一些社交平台上的诱导式消费,也成了现金贷从业者的谋利手段之一,“砍头息”仍在以各种名目横行。

 

所谓现金贷,一般指针对个人的小额短期信用贷款,是消费金融的一个重要分支。


对于那些没有征信记录,收入低的用户群体,银行等传统机构显然是不会关注的,于是专门解决这类人群信贷需求的现金贷便应运而生。目前,现金贷市场规模在300亿元左右。

    

由于业务周期短,数额小,能够满足更多人群的信贷需求,且未来市场空间巨大、利润可观,很多平台开始涌入这一行业。

    

2016年,现金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疯狂燃烧。一二线城市,以线上贷款端为主;三四线城市,则以线下贷款的方式,扎根颇深。

   

据不完全统计,线上现金贷平台已多达上千家,但一些公司为了拓展客群,会多个产品同时展业,因此活跃的现金贷平台,有几百家。而全国信贷员总数也已达100万。

    

线下贷款需要信贷员和销售员,而线上贷款,同样开始出现“中介”。他们在这条产业链上,扮演着“形象包装”的角色。

    

去年,陈庆龙和几个人成立了一家公司,专门做“网贷中介”。

   

 “中介的存在,靠的就是信息不对称”,陈庆龙主要的工作,是帮助贷款用户“包装资料”,绕过风控。

    

最常用的一招,就是帮助客户“包装”工作单位。陈庆龙给公司安装了一台座机,将所有客户的公司电话都留成这个号码。一个专职小妹负责接电话,遇见贷款平台回访的,就回答:“对对,某某就是我们公司的员工。”

   

 另外PS证件、包装通讯录等工作,也是陈庆龙的小伎俩。

    

不仅有“中介”可以帮助贷款用户绕过风控,事实上,很多现金贷平台对于风控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我们不关心风控,只要坏账率低于50%,我们就可以盈利”,张闯称,行业普遍的坏账率在20%以上,但依然暴利,“一家知名的大型平台,最开始的坏账率接近50%,居然每个月还可以挣3千万”。

 

不少用户表示,一不小心就会陷入“砍头息”的陷阱。

  


点“收红包”,结果“被贷款”


  

家住四川的张女士,去年曾用一款名叫“有用分期”的移动应用分期付款买了一部手机,目前仍在还款。买手机时,她向提交了全套个人资料,包括手机号码。


“有用分期”在微信里的广告

  

今年3月19日,她在“有用分期”官方公众号的推送上,看到点击红包取现的图片,于是就点了进去。随后,系统提示她需要输入手机号和验证码。

  

“当时我想都没想就输入了,因为我之前已是注册用户,结果几步下来,系统就提示我完成贷款,额度为9200元,并且无法取消。但我根本不想贷款,以为只是抢个红包。”张女士对记者说。


就这样,张女士很快收到了9200元的到账通知,与款项一起到的,还有一份《借款服务合同》。

  

这份合同显示,上面除了“提示条款”外,还有借款金额与每个月的应还款项。


合同显示,张女士的借款金额为14191元,年化借款利率为10%,账户管理费需缴纳4991元。此外,还有“个人保障计划”费用20元,以及“VIP”服务包费用25元,每个月应还款额度为838元。


如果按照18个月的还款期计算,张女士拿到的这一笔贷款,其实际利率高达61%,远远超出36%的法定最高标准。


张女士提供的合同

  


联系客服要求提前还款 遭到拒绝


  

张女士联系“有用分期”的客服要求提前还款,遭到拒绝。随后,张女士通过银行找到“有用分期”的官方帐号,把9000多元本金汇了过去,同样被告知是徒劳。



合同显示:张女士只拿到了9200元贷款本金

  

“如果我需要贷款也就认了,但贷款时我根本没注意,还以为是拆红包,没想到卡里却多了这么多贷款。这不是强行贷款么?”张女士愤怒地对南都记者说。

  

企业:提前还款需缴纳手续费

  

针对张女士的情况,记者联系到了“有用分期”的运营方——深圳天道计然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有用分期”是美利金融旗下品牌,专注于消费分期贷款的金融服务平台,由深圳天道计然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公司成立于2015年8月,总部位于深圳。

  

该公司公关部负责人说,“这个用户点击的应该是我们公司公众号文章下面的推广广告,我们并不是强制让用户绑定并发放贷款,只是给客户一个授信额度,整个流程需要其选择是否使用,还要两次输入验证码,并不是强制使用用户的手机号。公司可以提前还款,但按‘常理’,需要缴纳一定的手续费。”

  

张女士向记者出示的电子合同显示,借款人名字是打印的,此外还有运营方的公章。在意识到自己并不是抢红包,而是“被贷款”之后,张女士一直在“有用分期”的微信客服里要求“取消现金贷款”,客服的回复则一直是“无法取消”。

  

针对远超36%的法定最高标准利息,该公司公关部负责人表示,“已站在个人角度向公司提了意见和建议”。其称,目前仍然没有具体的措施。

  


“砍头息”已被严令禁止


  

目前,市场上的“砍头息”可理解为合同约定本金与实际到账金额的差额统称,包括出借人收取的部分利息,居间人收取的服务费、管理费等。张女士只在“有用分期”借了9200元,合同却出现15000多元还款额,是典型的“砍头息”。


2017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联合银监会普惠金融部共同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给出了现金贷的开展原则,和存量现金贷的清理整顿要求。


其中,在利率方面规定,各类机构以利率和各种费用形式对借款人收取的综合资金成本,应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规定,禁止发放或撮合违反法律有关利率规定的贷款。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定,贷款年利率以36%为界限,超出部分不受法律保护。这意味着现金贷利率不得超出36%,超出则视为非法放贷行为。


此外,上述《通知》还明确规定:“禁止从借贷本金中先行扣除利息、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以及设定高额逾期利息、滞纳金、罚息等。”

  

据悉,,共有17个省市地区出台了备案管理办法、整改验收工作表等备案相关细则。


嗜血现金贷让你走向深渊



 一万块跟一套房子,怎么想都不应该挂钩的事,但是如果你跟那些借贷平台借钱的话,那么,借一万块最后或许还的话就似乎40万。所以在此,小编提醒大家,借贷有风险,大家需谨慎。

    

转型做现金贷的某中型P2P平台CEO张闯,曾经亲眼所见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刚毕业的小伙,向某现金贷平台借了一万块,一年下来,连本带息加滞纳金,变成了4万元。催收员给年轻人出了个主意,让他去一个新的平台借款,先还自己平台的钱。结果,连本带息,滚成了8万。

    

第二波催收人再次故技重施,让欠款滚成了20万。滚到第四次的时候,年轻人已欠款40万。

    

小伙子快崩溃了,催收的人丝毫不妥协,直接找到了小伙父母,老两口没有办法,将家里唯一的一套房贱卖,还清了债务。

    

欠债有风险,借钱需谨慎。在近两年风头正劲的现金贷行业,这样利滚利的荒诞故事实在不算罕见。而在这种现金贷骗局下,隐藏着一个“很难不挣钱”的嗜血生意。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小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