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0 14:56:27
2018年2月28日银监会印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下称7号文),文件调整了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要求。
一、文件要求和解读
(一)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
(二)各级监管部门根据商业银行贷款分类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资本充足性,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在上述调整区间范围内,确定单家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三)“同质同。至于是否按照银行类别、经营模式、区域跨度分类还不得而知。。
(四)差异化因素
、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资本充足性三方面因素,按照孰高原则,。
1、贷款分类的准确性,该指标应该是定性指标,如果有可以衡量的量化指标就是“逾期90天纳入不良的比例”,。
用逾期90天来判断降级的准确性有一定的片面性,没有考虑贷款损失情况,逾期90天仍是原有“一逾两呆”分类的思路,但是逾期这一因素虽然片面但是简单客观;而按照五级分类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以判断贷款的损失概率,按照损失概率分成不同级别,相对来说更为准确,有针对性,但是存在主观成分和人为操纵的可能。
2、处置不良贷款的主动性
根据单家银行处置不良贷款与新形成不良的比例,对积极主动利用贷款损失准备处置不良贷款的银行,可以适度下调贷款损失准备。
不良贷款的处置有多种形式,包括现金清收、债权转让、贷款核销等方式,,初步可以理解为贷款核销,不良贷款核销消耗减值准备,降低拨备水平,。
3、资本充足率,根据单家银行资本充足率情况,对资本充足率高的银行,。对资本充足率不达标的银行,。
因此,模式协同一致。,,按照银行现有资产负债和经营情况,、预警值和目标值,,季度考评”,每一个商业银行的预警值和目标值都是不同的。,可以使每一个商业银行的法定值都不一样,。
二、
,中国大陆地区对银行的拨备要求处于较高水平:,按照《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2011年4号)以“拨贷比不低于2.;从会计准则要求,对除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之外的金融资产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计提减值准备,现有准则按照历史损失数据进行组合测试和单项测试,计算减值准备;商业银行实际操作中,,一般来说,。
,有助于减小部分商业银行的拨备压力,适当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
根据银监会数据,2017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平均拨备覆盖率为181.42%,贷款拨备率3.16%,虽然银行业整体拨备情况较为乐观,实质上已有多家银行出现拨备覆盖率或贷款拨备率不达标的情况。2016年以来共有4家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浦发银行)拨备覆盖率低于150%,。2017年三季度,A股上市银行中有两家银行拨备覆盖率低于150%,其中,工商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48.42%,浦发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34.58%,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也仅略高于150%。 农村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更是持续下降,2017年末拨备覆盖率为164.31%,较年初下降34.7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已持续4个季度下降。7号文的出台,有助于减小部分银行拨备压力,适当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但对拨备覆盖率已较高的银行,可能不会主动降低拨备水平。
,可以与IFRS9新准则协同,有利于银行拨备的“逆周期”缓冲。新准则转变了减值损失估计的时间维度,不再由历史事件触发,而是结合过去现在和将来信息对资产生命周期进行进行测算,也有利于银行拨备的“逆周期”计提。在经济不景气银行经营困难,不良贷款规模较大,,按照IFRS9基于全周期对未来预期也可以计提较低比例的减值,不至于对利润有较大冲击。在宏观经济景气向好和银行经营,。
,鼓励商业银行加快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真实反映资产质量,推动银行提升自身资本充足水平。2017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7057亿元,较年初增加1935亿元;不良贷款率1.74%,与年初持平。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自2012年起已连续多年上升,尤其是农村商业银行,截至2017年末,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高达3.16%。适当降低拨备要求,有助于商业银行利用贷款损失准备处置不良贷款,切实发挥贷款损失准备的风险缓冲功能,不过文件中没有明确利用贷款损失准备处置不良贷款的方式,不过从银行稳健健康经营的角度,通过现金清收、债权转让、重组和债转股与核销一样都是化解不良,降低资产负担和包袱,真实反映经营和财务状况。另一方面,7号文参考标准之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比例的要求,对商业银行真实反映资产质量也起到激励作用,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准确性。通过这两项措施,可以加速不良资产的真实暴露,快速不良资产流转和处置。
(四)在当前去杠杆大环境下,有助于表外资产更多地转回表内,降低银行杠杆,引导金融市场平稳发展,降低系统系金融风险,通过有堵有疏的方式,降低表内贷款拨备水平让更多的表外资产回表,真实反映整体资产的风险水平和拨备缓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