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经济数据深度解读

2023-05-10 14:56:27

1、PMI前瞻数据

中国1月官方制造业PMI 51.3,预期 51.6,前值 51.6。1月官方非制造业PMI 55.3,预期 54.9,前值 55。中国1月财新制造业PMI为51.5,预期为51.5,前值为51.5。


1月制造业PMI下滑主要在于临近春节的季节性因素以及出口的回落。从数据上看,以往年份的PMI同样是临近春节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此外,在PMI生产分项已然走低的情况下,产成品库存反而出现一定程度回升,反映出新订单的回落同样下拉了1月PMI数据,尤其是1月的新出口订单仅为49.5,较上月51.9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1月PMI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59.7,较前值62.2出现大幅的回落,表明PPI价格指数同样面临大幅回落的可能性,2018年PPI数据不会延续2017年的超高常态。此外,PPI的大概率回落同样意味着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将面临明显下降。


2月中国官方制造业PMI 50.3,大幅不及预期的51.5,1月前值51.3。非制造业PMI亦有下滑,报54.4,较上月降0.9,低于市场预期。


受到春节的淡季影响,企业的生产和扩张步伐均有放缓。但2月PMI数据大幅下滑并非简单的归因于春节因素或基数原因,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经济的走弱。


邓海清认为,一方面,我们观察春节在2月的年份,通过2月相对1月做差可得,2013年2月的差为-0.3、2015年2月为+0.1、2016年2月为-0.4、2018年2月为-1.0,反映出2018年2月PMI的下降尤为明显。与此同时,2018年1月PMI仅为51.3,也较预期和前值出现一定下行,也不存在高基数效应,所以,总体上,2月制造业PMI的走弱,并非春节效应或基数效应能够解释。


观察PMI生产和新订单细项发现,2月PMI生产仅为50.7、新订单仅为51.0,较1月PMI生产53.5、新订单52.6,均出现了大幅的下行,同时,2月PMI新出口订单和进口指标也出现一定程度下行,反映出无论是经济内需、还是出口均出现一定下滑,从而导致了2月生产的走弱。


2月PMI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53.4,较前值59.7出现大幅的回落,表明PPI价格指数同样面临大幅回落的可能性,2018年PPI数据不会延续2017年的超高常态。同时,PPI的大概率回落同样意味着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将面临明显下降。


注意到,大中小型企业制造业PMI分别回落0.4、1.1、3.7个百分点至52.2、49、44.8,可见无论从回落幅度还是绝对水平,中小型企业回落更为显著。供给ce改ge以及环保严查以及金融整顿等政策均不利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而市场化的民营中小企业恰恰是中国经济过去高速发展的原因以及未来继续向好的希望所在。


过去一年的各种政策虽然使得经济短期稳住了,但长期看,牺牲效率更高的民企去救效率更低的国企,这是饮鸩止渴的行为!

2、金融数据

2018年中国1月社会融资规模 30600亿元,预期 31500亿元。中国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 29000亿元,创历史新高,预期 20500亿元,前值 5844亿元。中国1月M2货币供应同比 8.6%,预期 8.2%,前值 8.2%。M1货币供应同比15%,预期13.5%,前值11.8%。


新增信贷更达到2.9万亿元,大幅超过前值5844亿元,创历史纪录。原因有三点:1)从1月社融结构看,信贷占比88%,为绝对多数,表明表外回表是信贷创历史新高的关键因素,注意到1月社融数据是低于市场预期,2016年1月社融3.4万亿,2017年1月社融3.7万亿,而2018年1月社融仅为3.1万亿,1月社融存量增速为11.3%,为2016年1月有数据以来最低值,且为连续7个月增速下降;2)2017年12月信贷仅为5800亿,远低于预期的11000亿,表明去年12月主要受制于信贷额度不够,堆积到1月集中释放,例如住户中长期大增5910亿(12月积压的房贷大量在1月投放),这并不代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旺盛;3)由于今年春节在2月份,1月份比去年多了几个工作日,因此1月份贷款增长更多,2月份可能会有相应回落。


综合考虑2017年12月和2018年1月,连续两月社融增量不及预期,两月合计值仅为4.2万亿,远低于2016年12月和2017年1月的5.4万亿,也远低于2015年12月和2016年1月的5.2万亿,这表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下降。M2增速回升仅是对2017年12月极低值的修正,且为有数据以来第二低值,难言趋势性回升。“去杠杆”已经由“金融去杠杆”过渡到“实体去杠杆”。


住户部门贷款增加901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10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910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1.7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75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33万亿元(去年同期为1.52万亿),票据融资增加34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862亿元。


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 8393亿,预期 9000亿,前值 29000亿,新增贷款较少一来是1月贷款增量较大,二来受到春节因素影响。2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 1.17万亿元,预期 1.0665万亿元,前值由 3.06万亿元,社融增量主要是新增贷款。2月M2货币供应同比8.8%,预期 8.7%,前值 8.6%。2月M1货币供应同比 8.5%,预期 11.0%,前值 15%。M1受到春节因素干扰,M2继续小幅回升。


为了剔除春节因素,综合前两个月情况看贷款变动。前两个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3.74万亿元,同比多增5407亿元。


分部门看,1-2月,住户部门贷款累计增加1.1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累计增加2637亿元(去年同期减少427亿元),中长期贷款累计增加9130亿元(去年同期增加10097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累计增加2.53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累计增加5158亿元(去年同期增加7717亿元),中长期贷款累计增加1.99万亿元(去年同期增加12311亿元),票据融资累计减少428亿元(去年同期减少693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累计增加67亿元(去年同期减少1472亿元)。


对比2017年可以看到,企业部门的贷款增长较多:原因是表外大量转表内,居民部门贷款增加不多:原因是老乡扛不动了(负债/收入比达到了极限)。


综合1-2月的情况看,不论是居民中长期贷款还是企业中长期贷款的绝对值增量均低于去年同期。贷款增量主要体现在表内票据和对非银贷款,分别比去年同期多增6500亿和1500亿(表外大量回归)。


PS.注意到农行千亿的创纪录融资,,高杠杆高风险的表外业务大量需要慢慢转回表内(这也导致短期信贷数据将会暴增超预期),先不说砍掉表外对利润的影响和表外转表内带来的浮亏,就是为了符合巴III的规定,也必然需要补充大量资本金(表外天量信贷回到表内,会导致很多中小银行远低于合规标准)。这也是前段时间国家想要银行牛市的核心因素。

3、工业和投资

2018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2 %,好于预期,较2017年12月份加快1个百分点;从环比看,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57%。

主要工业行业中,仅钢铁、电力、非金属矿、通用机械4个回升,其他均下滑。主要工业品中,发电量及煤炭、钢铁、水泥产量增速回升,但乙烯、有色、汽车产量增速均下滑。因而工业增速超预期回升主要归功于电力、钢铁、煤炭、水泥等四大行业。其中,冷冬天气令发电耗煤异常高企,导致电力行业生产超预期,而钢铁行业采暖季增产超预期。


这种天气因素的回升没有可持续性。1-2月工业生产反弹主要归功于电力、钢铁等少数行业,但3月上半月发电耗煤已大幅负增,钢材库存创下4年新高,意味着3月工业增速大概率大幅下滑。


中国1-2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9%,高于预期的7%,前值 7.2%。2017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创了1999年以来的新低,1-2月就出现了反弹,增速回到了去年8月时候的水准。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1%,17年全年为6%。


分产业看,最重要的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4%,增速反而回落了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0.2%,增速略微提升一些。而第一产业增速高达27.8%,大幅提升16个百分点,这是1-2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能大幅回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1-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9.9%,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2.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2.3%,增速提高2.9个百分点。这也是固定资产投资回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细分来看第二产业,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4%,增速大幅回落1.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4.3%,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医药,有色,通用设备和汽车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负增长);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下降6.1%,2017年全年为增长0.8%,采矿业投资同比下降13%,降幅扩大3个百分点。

基建投资方面,1-2月投资同比增长16.1%,增速比2017年全年回落2.9个百分点,,水利管理业增速回落3.5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速回落6.2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回落3.4个百分点,今年全年基建投资相比去年出现更加明显的回落。


谁都知道第二产业才是最重要的,靠农业和房地产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回升并没有什么卵用,你不能指望如此高位泡沫的房地产再拯救经济,我认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下滑趋势毫无逆转的迹象,特别是在财政赤字目标大幅缩减,地方政府融资受限、财政收入出现下滑、地方债务压力巨大(终身追责)的情况下。

4、消费和通胀

1月中国CPI同比增长1.5%,预期1.5%,前值1.8%;PPI同比增长4.3%,预期4.3%,前值4.9%。


从环比看,CPI上涨主要受食品价格上涨影响。食品价格上涨2.2%,影响CPI上涨约0.42个百分点。受大范围雨雪天气影响,全国鲜菜价格上涨9.5%,影响CPI上涨约0.23个百分点。而非食品价格上涨0.2%,影响CPI上涨约0.20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CPI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受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影响,鲜菜和猪肉价格分别下降5.8%和10.6%,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46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2.0%,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58个百分点。


PPI环比、同比涨幅均回落。从环比看,PPI继续上涨,但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从同比看,主要受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影响,PPI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涨势趋于稳定。


中国2月CPI同比2.9%,预期2.5%,前值1.5%,涨幅创2013年11月以来新高。中国2月PPI同比3.7%,预期3.8%,前值4.3%;环比-0.1%。


,CPI受春节因素涨幅扩大,预计3月份CPI同比涨幅将有所回落。从环比看,CPI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主要是受春节因素和气温偏低双重影响。从同比看,CPI涨幅扩大主要受春节“错月”影响。今年春节在2月份,而去年在1月份,春节“错月”致使2月份的对比基数相对较低,加之春节前后食品和服务价格环比上涨导致CPI同比涨幅扩大。据测算,在2月份2.9%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1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8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PPI由上月上涨转为本月微降。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1%,生活资料价格持平。从同比看,PPI涨幅继续回落,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8%,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3%,涨幅与上月相同。


整体看,CPI和PPI基本符合预期。注意到因为天气因素,食品通胀环比悄然走强,叠加春节错位的效应,2月份CPI同比跳升至2.9%的水平,高于市场预期。全年CPI中枢相比17年可能温和上行,最终在2%-2.5%之间。至于,PPI未来仍大概率保持温和下行的趋势。


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08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7%,低于预期的9.8%。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3242亿元,增长8.3%。


细分来看,汽车消费增速大幅反弹,金银珠宝和烟酒小幅反弹,其他大都出现下滑或维持低位。1-2月汽车消费增速大幅反弹至9.7%(12月为2.2%),金银珠宝增速反弹至3%(12月为0.4%),烟酒消费反弹至9.5%,,而地产产业链的消费品增速仍在低位运行:家电+9.2%(12月+8.7%)、建材+6.8%(12月+5.2%)、家具8.5%(12月+12.5%),粮油食品增速保持9.7%。通讯类增速进一步下滑至10.7%(11月高达+33.8%,12月+13.4%),化妆品增速12.5%(11月高达21.4%,12月+13.8%),文化办公品增速大幅下滑至-0.9%(12月为+12.7%),饮料增速下滑至8.2%(12月+9.6%),服装鞋帽增速下滑至7.7%(12月+9.7%)。


网购方面,1-2月同比增长37.3%,略高于2017全年的增速32.2%。


商品房销售方面,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46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1%,增速较2017全年下滑3.6个百分点,但销售额同比增长15.3%,增速提高了1.6个百分点。最近一个季度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的增速出现了背离,前者增速越来越低,后者增速越来越高,简单来说,房价似乎又开始了抬头(主要三四线)。

2017年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上年增长7.7%,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但商品房销售额增长13.7%,增速提高1个百分点。


扣除涨价之后的1-2月消费实际增速仅为7.7%,创下03年以来的历史新低,远低于去年9%的实际消费平均增速。考虑到高基数效应以及物价见顶回落,后续消费增速存在大幅回落的风险,未来消费增速想要上10是非常困难的了。


消费增速下滑意外吗?一点也不!居民杠杆如此高加的如此之快,哪来的消费?如果利率继续升、金融继续管,资产价格泡沫灭,地方ZF、企业、居民、金融部门的现金流都会出现大问题,今年可能会看到信贷及消费的断崖式下跌,进入债务-通缩循环(庞氏破灭)。

5、进出口和外汇

1月数据:


按人民币计,中国1月进口同比 30.2%,预期 5.3%,前值 0.9%。中国1月出口同比 6%,预期 2.6%,前值 7.4%。中国1月贸易帐1358亿,预期 3300亿,前值 3619.8亿。


以美元计价,中国1月进口同比增长36.9%,预期 10.8%,前值 4.5%。中国1月出口同比增长11.1%,预期 10.8%,前值 10.9%。中国1月贸易帐203.4亿,预期 546.5亿,前值 546.9亿。


传统劳动密集型商品几乎都出现了下降,如服装出口866.7亿元,下降11.9%;纺织品659.7亿元,下降0.2%;鞋类319.3亿元,下降9%,从这点来看,人民币升值几乎没有人口红利支撑。或者说在当前汇率下,中国劳动力成本已经不低了。


进口大增一方面是由于之前人民币升值,一方面是美国为贸易再平衡施压所致。由于进口大幅超预期,导致贸易顺差大幅减少,人民币日内大贬值1%+,对人民币而言,这个幅度非常罕见,近几年除了央行主导的那几次主动跳贬之外几乎没出现过这种几十分钟就超过1%幅度的贬值行情。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今年和去年春节不在同一个月份,2017年春节在1月28日,去年1月的数据较为低迷,才显得今年的数据非常高。所以经济数据都要1-2月合起来看才比较准。


借用@chocolateuir 的观点,中国1月外汇储备 31615亿美元,预期 31700亿美元,前值 31399亿美元,增加约216亿美元。根据公开新闻报道,中国外汇储备当中大约2/3为美元,20%左右为欧元,10%左右英镑,剩下为其他非美货币。考虑去年12月底至今年1月底美元指数大约下跌超过3%,对欧元和英镑的贬值都超过了3%,如果外汇储备不变,仅估值因素就会造成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增加大约310亿美元。短短一个月,汇率爆拉了3%+,还借了一堆外债,搞不好一季度外汇储备还是实际下降的。


中国以前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下双顺差的日子早就结束了,这两年都靠着经常项目中的货物贸易顺差挣取外汇。但是因为国内资产价格的高涨和人民币汇率的强势,以旅游、境外运输等为代表的服务贸易逆差吃掉了超过数十万亿货物贸易创造的顺差的一半。2017年如果不是12月出口暴涨,前十一月几乎吃掉三分之二。


如果人民币继续坚挺,今年贸易顺差延续一月份的趋势,全年缩减20%的话(这个也是前几年的总体规模缩减速度),两年内,最快今年内,中国对外贸易中货物贸易顺差可能被服务贸易逆差全部吃掉,经常项目顺差可能消失甚至变成逆差。中国对外挣取外汇就只有借债了。虽然说现在已经是借债创汇了。


2月数据:


按美元计,中国2月出口同比增长44.5%,远高于预期的11%,1月增长11.1%。2月进口同比增长6.3%,不及预期的8%,前值下修0.1个百分点至36.8%。


按人民币计,2月出口同比同样大增36.2%,预期7.4%,前值6%;进口同比下滑0.2%,预期增长1.2%,前值增长30.2%。


中国2月贸易顺差扩大至2248.8亿元,预期为逆差689亿元,前值1358亿元。

总的来看,1-2月出口同比增长24.4%,1-2月进口同比增长21.7%,去年同期出口增长11%;进口增长34.2%。


中国2月外汇储备 31344.8亿,低于预期 31600亿,前值 31614.6亿。在连续上升12个月后,中国外储首次下降,这还是在2月贸易顺差大幅增长的情况下!


@chocolateuir 人民币行政升值导致老百姓海外消费大幅增加,加上出口乏力,终于在二月见效了。其实年底以来的这一波怪异的升值已经在一月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造成不利影响。在春节前,一般来说企业会加紧出口,历来都是顺差高峰。但是今年经常项目下总顺差仅150多亿人民币,折合20多亿美元。这是过去四五年都没有过的情况。考虑到二月份春节假期和出国热,二月份经常项目总体核算下来大概率是逆差,甚至货物贸易会出现逆差。


6、结论


18年前两个月经济数据有所反弹,但这是靠房地产、农业投资拉动、之前出口飙升的结果,我认为在即将开打的情况下,在内需消费持续走低的情况下,经济回暖的趋势是不可持续的。


我从来就没有见过需求缺席的周期,这近十年来,中国消费增速在不断下滑,08年之后的周期几乎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房地产和基建主导的,这背后是企业信贷/居民债务的疯狂扩张,本质上是债务/信贷疯狂扩张带来的周期(2016年下半年还有供给侧和环保加成)。这种饮鸩止渴一般的伪周期,只能让短期舒服一些,长期则会死得更痛苦。


地方加杠杆搞基建、老乡加杠杆买房、企业高负债不出清、金融加杠杆玩套利的极限和拐点已经到来,经济新周期或复苏不过是一场幻觉一场梦。杠杆不降低之前、企业不出清之前,绝对不可能有消费、投资的崛起,不可能有真正的新周期!


其实用更长远的眼光看,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逻辑是简单和清晰的,奈何太多人没有常识,或被短期数据以及无形之手干扰。我坚信接下来的数据会不断打新周期派的脸,一切都只是刚刚开始。


2018年我们或许将面临巨大的宏观尾部风险,包括不限于:美元计价的国内资产(房地产)崩盘、高杠杆的金融体系崩溃(流动性危机)、庞氏债务明斯基时刻来临(老乡的现金流扛不动了,人类历史罕见的企业高负债率无法持续)、资产负债表大衰退(大通缩)、需求/投资/信贷断崖式下跌。


当然乐观地来看,如果18年风险释放/债务出清/结构调整/真正改革/体制转型成功,那么可能正如尼古拉斯金涛所预言的,2019年是一个历史性大底;否则,在不可逆的人口加速老龄的情况下,我们将要面对的是比日本失去N年更惨的情况。

再说一遍,唯有真正的彻底改革才能有真正的新周期!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小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