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贷款的历史发展进程

2023-05-10 14:56:27



事实上,从全球而言,委托贷款首先是解决集团内部的资金需求,即缓解子公司的资金压力。


内部资本市场理论认为,单一企业因缺少内部资本市场的调节,必须通过外部资本市场进行投融资。由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存在,企业必须承担较高的交易成本并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而多元化公司通过内部资本市场进行投融资,具有信息和激励的优势,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配置内部资源。内部资本市场主要在资金聚集、资本配置和激励约束方面发挥作用。


△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企业集团的内部资金市场是否有效,国内外学者得出了一下两个观点:


观点一、内部资金市场有效论


内部资本市场的关键是它规避了投资项目信息的披露以及困扰外部资本市场的激励问题,即与外部资本市场相比企业总部在内部资本市场更具有信息和监督优势,能够更有效率地配置资源。


内部资本市场相对于外部资本市场的优势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传统的外部资本市场在审计方面受到规章上的限制,并且难以有效地发挥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的作用。内部资本市场通过权威和等级可以对各分部账面记录和保存的资料进行审查,同时有利于企业总部对投资项目实施监督。


2

内部资本市场既能节约信息的搜寻成本和降低投融资的交易成本,又能迅速适应市场环境转移资源,有利于企业资本的优化配置。


3

内部资本市场增强了企业规避法规限制及避税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了企业的适应性。(内部资本市场主要在资金聚集、资本配置和激励约束方面发挥作用。作为企业集团内部间接的资金调配的方式之一,委托贷款,发挥着内部市场资金配置的优势,也必然无法避免其伴随的问题。)



当子公司外部融资困难时,内部资金市场可以通过包括协同效应在内的多种效应缓解企业面临的信用约束。


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关于内部资本市场研究的一种观点认为,内部资本市场可以提升企业集团内公司的绩效。由于内部资本市场能对不完善的外部资本市场实现有效替代,在外部资本市场及法律制度落后国家的多元化公司的业绩表现良好。


△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观点二、内部资本市场无效论


内部资本市场损害公司价值主要是,“大股东掏空行为”。在既定的投资规模下,内部资本市场在企业不同分部或项目之间配置资金缺失效率。


在缺少投资者保护的国家,由于外部资本市场信息不通畅,,控股股东更容易为满足私有收益,对其控股部门有很强的利益侵占动机,利用金字塔股权结构进行利益输送,侵占中小股东利益,这种利益侵占大部分是通过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进行公司资金、资产的转移,使内部资本市场功能异化,严重地影响着企业集团的公司治理水平。


在我国,公司治理尚不完善、代理问题比较严重、公司股权集中度普遍较高,不仅存在着股东与管理层代理关系,而且还存在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在所有权层面的代理关系。因此,在外部资本市场欠发达的情况下,控股股东有很强的利益侵占动机,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很可能为控股股东进行利益输送提供违规运作的平台,同时也使公司治理问题更加复杂化。


一般说来,在法律法规不健全、中介市场不成熟、投资者保护较弱以及信息披露不充分等外部资本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内部资本市场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能有效地配置公司的内部资源。当公司分部拥有不同的投资前景时,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本配置将缺失效率,尤其是当分部经理有很强的激励去实现各自分部资本配置额而不是利润最大化,同时相对于企业总部他们拥有特定的人力资本足以威胁到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时,内部资本市场资本的无效配置将会进一步恶化。


作为企业集团内部间接的资金调配的方式之一,委托贷款,发挥着内部市场资金配置的优势,也必然无法避免其伴随的问题。因此目前大多数上市公司委托贷款发生在关联企业之间,上市公司变身为资金枢纽,给控股子公司提供低利率贷款。


但是,在中国特殊的环境下,对外委托贷款成为重要的委托贷款方式。


△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中国企业为何热衷放“高利贷”?


对中国企业来说,信贷控制并非都是坏事。信贷控制为那些拥有现金的企业创造了一个盈利的机会:向外放贷。


如今,相比于对公司业务进行投资,手上有闲钱的中国企业更热衷于放“高利贷”。为了抑制消费者价格和房价过快上涨并阻止“热钱”流入,、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九次。这些紧缩措施导致银行体系信贷趋紧,企业融资成本上升,特别是中小私企和地产开发商融资困难。


虽然中小企业吸纳了约80%的中国城镇劳动力,但由于易受经济放缓冲击,这些中小企业在当前紧缩周期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目前中小企业只有10%能够从正规银行体系得到贷款,约90%要靠体制外的融资。辜胜阻称,某些地区民间借贷的年利率高达120%。


房地产开发商是另一类倚重民间借贷的企业。公众对高房价的日益不满促使政府收紧了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信贷政策,导致这类企业受到融资成本上升的冲击。证交所文件及万得资讯的数据显示,新增的人民币200亿元委托贷款中,约30%流向了房地产企业,这些开发商支付的贷款利率通常不低于12%。

△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民间借贷发展的体制性根源


企业闲置资金过多,民间借贷的高利率、国内的通货膨胀似乎是当前委托贷款风愈演愈烈的原因,从本质上看,当前民间借贷和高利贷盛行,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1

其一,金融机构数量管制问题。由于金融行业实行严格的管制政策,从事放贷业务的金融机构数量,在过去十年中几乎没有太多增加。但是,同期中国经济规模每年以9%以上的幅度高速增长。显然,金融机构数量与快速增长的经济相比相对滞后。因而,适当增加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的数量,甚至允许民间资金设立放贷机构,应当是解决民间借贷泛滥的一项有效措施。


比如,,就是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的一个很好的实现方式。民间借贷阳光化绝不是全民放贷。,也应当适当放宽数量限制,在经济活跃的地区,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增设一定的机构,如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实践证明,、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一条较为现实的途径。



2

其二,利率市场化改革。从历史上看,民间借贷之所以盛行,与闲置资金充裕有关。但是,民间借贷不应当是闲置的民间资金运用的主要渠道。没有投资到实业中的民间闲置资金,可以选择存入银行,保本生息;也可以不存入银行,而是购买其他投资产品,比如股票、各类债券产品、房地产、字画。


但是,股票市场经历2007年大起大落之后,投资者损失惨重,谈股市则不寒而栗。同时,上市公司质量一直饱受诟病。从股票市场建立至今,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因经营不善而真正退出股市。百姓对上市公司实在没有信心。(过度的金融投资必然导致对主业投资的削弱。而原本应用于补充现金流、项目扩建等实业的募集资金加速向虚拟经济的流动,可能造成“产业空心化”。大部分上市公司在货币紧缩政策环境下,拿出闲置的资金换取一些收益,主要是出于暂时资产保值增值考虑,也多是财务安排上的权宜之计。)


另外,房地产市场限购政策实施后,一部分资金退出房地产市场,闲置资金更加充裕。这是源头之一。源头之二,负利率问题。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率,与较低的存款利率,导致资金不愿流向银行体系,“金融脱媒”加剧,各类“影子银行”大行其道。在资金供给市场,形成正规银行与“影子银行”并存、资金价格双轨运行的格局。在银根收紧的背景下,大量闲置的民间资金喷涌而出,逐利而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借贷市场。


因此,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理顺资金价格关系也是当务之急。只有推进利率市场化,理顺价格关系,从源头上消除官方利率与民间利率之间的巨大价差和套利空间,资金才会重新进入银行体系,“金融脱媒”问题才可以缓解。


同时,加快发展面向个人投资者的各类债券市场,扩大民间资金的投资渠道,开正门、堵邪门。如同治水之道,堵是权宜之计,疏是长久之策。疏比堵重要得多。当然,利率市场化需要防范商业银行可能的道德风险。为此,利率市场化,也需要首先建立商业银行市场退出机制或破产机制,而建立市场退出机制,仍然呼唤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


3

其三,投资者教育即公众投资风险意识的培养。在任何投资活动中,收益必然对应着风险。高回报必然隐含着高风险。然而,不是每一个社会公众都明白这个基本道理,或者不是每个投资者都愿意接受这样一个规则。通过投资者教育,就是要让公众明白,盲目参与民间借贷之时,也许就是血本无归之日。“温情脉脉”的民间借贷行为背后,体现的就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是无情的法则。


△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无奈下的权宜之计?


有市场人士指出,过度的金融投资必然导致对主业投资的削弱。而原本应用于补充现金流、项目扩建等实业的募集资金加速向虚拟经济的流动,可能造成“产业空心化”。


对此,李迅雷向记者表示,现在谈“产业空心化”这个概念可能还为时过早。目前看大部分上市公司在货币紧缩政策环境下,拿出闲置的资金换取一些收益,主要是出于暂时资产保值增值考虑,也多是财务安排上的权宜之计。


李迅雷表示,在当前实体经济不景气以及货币紧缩的环境下,上市公司做这种选择有可以理解的一面。


,2010年中国出口企业平均利润率为1.47%,低于工业企业平均利润水平。2011年1月至2月,企业出口利润率进一步下降到1.44%。


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平均利润率不到1%的企业占到全部企业数量的68.5%。即便是情况好于普通企业的上市公司,其近年来的平均投入资本回报率也仅为4.07%,远低于眼下银行6.65%的一年期贷款利息。


相比之下,企业为什么会削减实业投入并扎堆将资金投入年利率普遍在12%~20%甚至更高的委托贷款项目,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采访中,多家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上市公司董秘都向记者表示,目前做的委托贷款只是一个暂时的财务安排,这对公司财务结构而言是一个比较好的补充。


一位不愿具名的浙江上市公司董秘告诉记者,其所在的公司负债一直很低,目前因为公司正处于转型期,新的产业正在培育当中,还没有大规模开展建设,所以目前公司的流动资金比较充裕。而眼下银行存款利率很低,资金趴在账户里等于是在贬值,所以想到了利用委托贷款获得一些收益。


该董秘表示,公司的主业方向非常明确,等两年之后新产业培育起来,目前这种贷款就会慢慢停下来,资金将用于产业发展。但在采访结束时,该董秘多次要求记者不要在报道中具名,其理由是“毕竟这种做法不是什么好事”。


某地产董秘则向本刊记者表示,虽然公司发布了拟做委托贷款的公告,但事实上最终并没有谈成,公司也没有发过贷款。“我们最初要做委托贷款时,也并不是单纯想贷钱出去这么简单,我们是想做并购的。”其表示,同样是委托贷款,其实各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现实情况,所以不应一概而论。


至于风险控制,一家贷出上亿资金的浙江上市公司董秘表示,在委托贷款中,风险控制是放在第一位的。公司已经建立了风控体系,并不追求太高收益,会挑“知根知底”的低风险项目,“像房地产类的项目我们是不会做的”。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小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