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浩:1-2月内需提振外需强劲 一季度经济数据或超预期

2023-05-10 14:56:27

《首席经济学家》APP正式上线了,了解更多首席观点,掌握实时财经动态,请下载APP:首席经济学家(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直接下载)


来源:中新经纬


作者 蔡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高级研究员、中新经纬特约专家)


2018年3月14日,,受外需意外强劲和房地产投资逆势增长扩大内需的影响,各主要经济数据均普遍超出预期。


2月出口大超预期,贸易顺差扩大引关注


笔者在2017年全年经济数据总结时,曾预测外需强劲将对2018年中国经济形成支撑。而从1-2月的表现来看,也的确如此。


,中国2月出口同比(以美元计,下同)增长44.5%,是2015年3月份以来最高,远超前值的11.1%,市场预期为13.6%;2月进口同比增6.3%,远低于前值的36.9%和市场预期的9.7%。2月贸易顺差为337.43亿美元,高于前值的203.5亿美元,预期为-70.5亿美元。


从更早前公布的1月数据来看,出口同比(以美元计,下同)增长11.1%,高于前值的10.9%,市场预期为9.6%;进口同比增36.9%,远超前值的4.5%和预期的9.8%。贸易顺差为203.4亿美元,大幅低于前值的546.9亿美元。


2月出口超预期大增,部分是因为、欧元区和日本的制造业PMI仍处于景气高点,其中2月Markit制造业PMI为55.9%,再创新高,2月ISM制造业PMI进口分项录得2007年2月份以来新高,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中国出口不差。部分则是因为低基数效应抬升了2月出口增速。去年同期出口负增长(-2.42%,2017年唯一负增长的月份),绝对量亦是2014年3月以来的最小值。然而我们认为这都不足以完全解释2月出口远超预期的表现,在春节错配产生不利影响和2月官方制造业PMI大幅下降之际,出口如此强劲的表现或暗示一季度经济再超预期。


进口于1月大增后2月出现回落,主要是因为春节错配因素扰动,去年2月进口增速近40%,为2012年3月以来最高,再加之国内春节前后生产偏弱对2月进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月官方制造业PMI指数的生产和新订单指数环比大幅下降,且低于去年同期。另有部分原因或是源自大宗商品价格回调,2月布伦特原油价格较1月小幅下降,国内汽柴油价格于2月份迎近7个月首次下调。


综合来看,1-2月进出口表现均超预期,出口涨势意外强劲。但需要关注的是,在2月贸易顺差较1月扩大130亿美元的背景下,外汇储备却减少269.75亿美元,为2017年1月来首降,汇率及资产价格调整的因素或不能完全解释其中原因。


展望3月,基数效应使得出口高速增长难以维继。中国2月对美贸易顺差为20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超出100亿美元以上(1月顺差与去年基本相当),而1月贸易逆差刚刚创下10年来新高,这或增加“”政策(政府于3月初对进口钢铁和进口铝产品征收,,加大全球贸易面临的不确定性。


春节错位致价格指数1月回落2月反弹,整体通胀压力不大


中国1月CPI同比增速1.5%,持平预期,低于前值的1.8%;环比0.6%,前值为0.3%。CPI同比回落主要受春节错位导致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影响,去年春节主要在1月,同期CPI为2.55%,为全年最高。1月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增4.3%,基本持平预期,低于前值的4.9%;环比0.3%,前值为0.8%。PPI同比继续走低主要受高基数因素影响,2017年1月PPI同比增速为6.9%。


2月CPI同比增速2.9%,创近四年新高,市场预期为2.5%,但符合我们的预期(3%以内均属正常),高于前值的1.5%;环比1.2%,前值为0.6%。春节效应使得食品及服务类价格季节性走高。食品方面,食品类CPI环比大幅上涨4.4%,为两年来新高。非食品方面,旅游、家庭服务涨幅居于前三,而2月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对非食品类CPI形成抑制,后者环比增速0.5%,较去年同期增速下降0.2个百分点。CPI同比增速上涨主因去年低基数影响(去年2月CPI为0.8,是当年最低值)。


2月PPI同比增3.7%,预期为3.8%,低于前值的4.3%;环比-0.1%,7个月来首为负值,前值为0.3%。PPI环比由正转负,与2月官方PMI分项指标中的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指数大幅下滑相印证。生产资料价格环比增速7个月后再现负增长(-0.1%),主因春节因素导致工业生产活动放缓,部分则因为工业品价格在连涨两年后(24个月环比下降的仅有5个月)基数已高。国际油价小幅走低对能源类价格形成拖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燃料加工业及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等涨幅明显回落;有色金属系价格由升转降。高基数因素仍是PPI同比增速延续下滑态势的主因,2017年2月PPI同比增速为7.8%,是当年最高值。


综合来看,春节因素致2月CPI如期回升,PPI受春节工业生产停工影响环比走弱,高基数仍是PPI同比增速继续走低的主要掣肘。展望3月份,节日因素消退后,CPI同比涨幅将有所回落,、、猪肉的高频数据来看,节后猪价均环比下降6%左右,对3月CPI环比增速形成负面影响。2018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目标3%左右,在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主基调下,CPI应超出去年水平,但整体通胀压力不大。


房地产投资逆势回升,1-2月经济数据再超预期


,中国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7.2%,高于去年同期(6.3%)和前值(6.2%),远超预期的6.2%;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9.7%,分别高于去年同期(9.5%)和前值(9.4%);1-2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7.9%,低于去年同期(8.9%),但显著高于前值的7.2%和预期的7.0%;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9.9%,高于去年全年2.9个百分点;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继续回落,较前值(7.7%)大幅下降3.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增速继续回升,增速提高1.6个百分点。


工业增加值超预期增长,与1-2月金融数据中代表企业生产活动的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表现强劲相互印证(1-2月加总近2万亿),表明1-2月经济生产非常活跃,需求较强。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速由负转正,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前值分别提高0.5个百分点和5.1个百分点,后者与1-2月能源生产较快增长相印证(同比增速较前值增加4.7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方面,2016年以来,或是受财政政策影响,每年开年投资增速都会较上年年末有较大提升,后续则会呈缓慢下行态势,今年似乎也不例外,7.9%的投资增速显著超过前值的7.2%。分项来看,工业投资投资受季节性因素影响有所趋弱,1-2月同比增长2.4%,低于去年全年增速1.2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负增长;基建投资(不含电力)累计增长16.1%,较去年全年回落2.9个百分点,与我们此前预期一致。


房地产方面,房地产开放投资大幅上涨3%,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预期上行的主因。去年11月和12月土地购置面积累计增速(16.3%和15.8%)大幅上涨,对1-2月房地产投资形成正面效应。地产销售面积增速延续2017年下半年以来一路下滑的走势,较前值大幅下降3.6%,降幅创去年4月以来新高;销售额同比增速却再度逆势上升,创下近5个月新高。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的剪刀差扩大,表明地产价格在年初有了明显上升,对房地产投资增速逆势上升形成了支撑。值得一提的是,,二三线城市涨幅回落,与上述剪刀差所表现出的价格上涨的趋势相反,这或表明房价上涨的地区主要在70个大中城市之外,集中于3、4、5线城市,表明楼市去库存已经逐渐传导至全国,这也与1-2月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表现强劲(合计8000亿以上)相印证。据市场草根调研,棚改集中的地区楼市价格上涨幅度更快,因为近期住建部和国开行对棚改货币化安置的比例在不断提高,从而也推高了当地房价,间接体现了财政政策在推动投资增速上升方面所起到的作用。随着房地产开发企业购置面积大幅下滑(同比为负1.2%,去年全年为15.8%),以及财政政策难以持续保持高投入的节奏,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将会逐步企稳回落。


消费方面,受季节性因素影响,每年1月的消费增速都会低于上年末。今年1-2月增速高于去年同期0.2个百分点,整体表现稳健。汽车类商品增速提高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加快的主要因素,去年同期增速仅为-1%,而今年增同比增长9.7%。1-2月国内成品油价下降对消费增速形成一定压力,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速为9.1%,去年同期为14.4%,前值则为10.6%。值得一提的是,1-2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7.3%,比上年同期提高5.4%,表明消费习惯进一步向电商靠拢。


1-2月份经济超预期增长,主要受房地产投资增速逆势扩张(提振投资和内需)和外需强劲(此前公布的出口数据)带动,与1-2月强劲的金融数据和出口数据相互印证,或预示一季度经济数据将继续有超预期表现。然而,工业和制造业投资增速放缓与1-2月制造业PMI的低迷相佐证,表明经济后续并非毫无隐患。


总体来看,1-2月的经济数据为中国经济由高增速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迎来了开门红。但也要注意,推动经济超预期增长的两大动力均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外需方面,随着政府中两位反对“”的高层科恩与蒂勒森的先后离职,贸易政策受到的内部约束正逐渐变小,贸易争端对全球贸易的威胁正在上升;内需方面,当前的动力依然还是房地产投资,即使财政政策短期能保持高强度的支撑作用,这显然与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不太相符,提质增效任务依然艰巨。此外,1-2月非农数据连续大超预期进一步提高了美联储3月加息的概率,3月下旬美联储议息会议召开在即,。

(蔡浩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高级研究员,恒丰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负责人)


—————

合作、版权请联系微信:Andrewlin1314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APP:首席经济学家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小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