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某高校女生网贷2000元,3个月后欠款竟变11万!

2023-05-10 14:56:27

因为急需,去年12月30日,20岁的广州某高校大二学生小菲(化名)在借款平台“51短借”借了2000元。她向对方承诺一周内还清,周息达惊人的30%。

然而一周之后,她未能按时还款,这时借款者告诉她可以通过借款平台“今借到”继续借款还利息,就这样,在短短的三个月里,她“拆东墙补西墙”,连新年利是、学费都用来还款但都没能还上。


为了还钱,她甚至还逃课打工。今年2月底,在已经还了超过2万元后,她的欠款从2000元变成了惊人的11万多元,实在无力支付之后,她终于告诉父母实情,并向媒体求助。


小菲通过今借到打的借条总额达42万元之多,截至记者发稿时,系统显示她还有11万余元未还清。

借完2000元发现周息30%

从2015年年底开始,小菲就接触了网贷,彼时的她曾多次尝试网贷,都如期还上了贷款。“那都是些很正规的平台,利息也不是很高。”2016年12月,刚好缺一笔钱的她再次想到了网贷,而此时一些在QQ中认识的人将她拉入了一个“深渊”:当月月底,她在“51短借”上借了2000元,原本以为也是低息,没想到借到之后她却傻眼了。


“当时他们在QQ群里宣传得很好,即使是黑名单也能借到,而且出款时间很快。没想到,等我借完后才被告知,要在一周之内还清,利息是周息30%。”这意味着,她要在一周后偿还2600元。作为几乎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如何保证还款呢?小菲告诉记者,对方在借钱前,要求她提供了个人身份信息、学校信息、父母联系方式和手机通讯录信息等。


一周之后,小菲手头上还是没有资金,此时对方告诉她,可以还利息续借,即只用还600元的利息,又能借一周时间,不过需要另外在平台上打“借条”;同时,她也可以向其他人借钱来还。

拆东墙补西墙 借1000元再押1000元

为了还款不逾期,小菲按照指引开始疯狂拆借:向另外一个人借款填补上一家的利息;等两家又要逾期时,又问第三家借……到2月底,她已经向20多人借钱,借款总数达十余万元。


与与第一次借钱不一样的是,后面的借钱都是在一款名为“今借到”的平台通过同样的方式借出,而借款的方式则仍是周息30%,但每次借款后需在该平台上“补借条”——私底下通过支付宝或微信借还现金,然后补打借条。这个借条通过该平台背书,双方都必须实名制,而一旦出现逾期,将由该平台催款。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借条”并非借多少补多少,而是“借一押一”,甚至“借一押二”。如借款1000元,则需再补一张1000元的借条外,还需补一张1000元或2000元的借条。

在还了上一笔借款的利息后,之前的借条将变成结清,借款人需另补一张新的借条。有一些放款时还要扣除利息后放款,如借1000元,一周内利息为300元,放款人给借款人的金额仅为700元,一周后她需还1000元。

欠款三月两千元变十余万元

面对越滚越大的数字,小菲慌了神。过年期间,她的所有利是都用来还了款;发现不够之后,连一个学期的学费、生活费她也拿了出来;眼看着还是不够,她还是瞒着家人不敢说,一个人悄悄地辍学开始打工。总共加起来还了超过2万元,虽然如此努力,但欠款却不见减少,仍在不断增多。


记者发现,短短3个月时间里,小菲通过今借到打的借条总额达42万元之多,虽然有部分作为押金的借条失效,但截至记者发稿时,系统显示她还有11万余元未还清。

亲友不断收到催款电话或短信

3月2日,她的欠款出现了第一次逾期。此后,她开始不断接到电话轰炸和骚扰短信。一些催款信息言语之间更为粗暴。无奈之下,3月3日,她将此事告知了父亲,而此时,她的父母、亲友等开始不断接到催款电话或短信。小菲的情绪临近崩溃,一度产生了轻生情绪。

近年来,各种网络借贷平台开始在各大高校流行,虽然贷款额度不高,但是手续简单,办理方便。有关校园借贷乱象的报道屡见不鲜,从因贷款无力偿到跳楼,到出卖裸照“裸条”借贷,引发外界关注。


2016年12月,南京农业大学有学生反映,该校大四学生边某让部分同学以个人名义帮其进行网络信用贷款,但因未能履行承诺,致使帮其贷款的学生被贷款平台催缴本息。据悉,涉及疑似借贷被骗的南农学生有57人,总金额近150万元。


在青岛读大三的小陈一年前接触了校园贷。分期付款带来的“便宜、省事”,还有购物的快感让她喜欢上了这种借贷模式。半年内,小陈分别在趣分期、分期乐等15家校园贷平台上借贷消费,购买了多种苹果电子产品、名牌包包、化妆品、尼康相机等。每次的金额都不大,一千、五千,但很快,她发现自己不经意间已经积累了10万左右的欠款,每个月要支付四千左右的本金和利息。记者根据这15家校园贷平台的公开借贷信息综合统计,小陈的借贷成本在30%,也就是说她10万元左右的欠款,有3万是需要支付给平台的利息。


湖南某学院体育专业的大四学生方某,从去年10月左右至今,通过借用18位同学的个人身份信息,以“梦想基金”、“校园贷款”等名目,在名校贷、京东白条、极速学贷、钱米等12家P2P贷款平台上,共借本金和各项费用50多万元后失联。

警方:已按照行政案立案侦查

昨日,三水警方向本报记者回应称,在接到当事人报警后,警方已经按照行政案立案侦查。警方相关人士表示,近年来,随着借贷市场的日益活跃,借贷方式愈加多种多样,骗子的诈骗手段也是越来越新颖,有的手段并不高明,但有的着实考验智商,让人防不胜防。骗子们正是利用人们缺乏金融知识、急需周转资金、,肆无忌惮地实施以发放贷款为名的诈骗活动。


上述人士表示,一些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借款人为了获得借款,铤而走险向网络上的放贷团伙借高利贷。放贷团伙与借款人私下协商好借贷利率,以一些互联网金融和社交工具为平台和幌子,完成非法高利贷放贷。事后当事人在明知后果的情况下逾期,致使债务越来越多,而债权人使用其已经获得的私人信息施压,对当事人的生活造成极大困扰。“高利贷团伙的交易名义上是在互联网平台交易进行,实际上是个人约定,是私下交易,往往以私下约定为准,。”警方表示,市民在实施网络借贷时,必须多加谨慎,熟悉相关法律法规,避免遭到网络诈骗。


目前,相关案情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小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