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金融学家:探索商业可持续性的小微贷款模式

2023-05-10 14:56:27


小微企业贷款难、,但世界银行的实践表明,如果采用特定的小微贷款技术,就能够破除一些贷款瓶颈问题。而对于小微贷款价格高的问题,应客观看待。中华工商时报记者日前就此话题采访了知名经济学家、世界银行全球金融与市场局首席金融专家王君博士。王君博士曾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监管司局担任过副司长和代理司长,也先后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担任过经济学家和世界银行金融发展局的首席金融专家。从2003年开始,王君及其领导的团队,成功地把商业可持续的小微贷款模式引进了中国,并推动中国金融机构广泛应用这一成功模式。

1.小微企业信贷应该一对一甄别

中华工商时报:经济学家在谈论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时候,一般提到两个问题,一个是成本问题,一个是信息不透明问题。斯蒂格利茨提出的“信贷配给”理论认为,银行不愿意通过提高风险定价的方式,来更多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这是不是意味着贷款难的问题很难解决,即便你想要贵一点的贷款也不太可能?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提高利率,会不会带来“逆向选择”,导致好的企业拿不到贷款?

王君:对较大规模中小企业的贷款可以基于资产负债表,因为它们是正规的企业,所以这是一套已经成熟的企业贷款方法,大的银行非常善用这种方式。但是对于微型和小型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它们往往没有财务报表,或者虽然有财务报表,但是缺乏规范,甚至有可能不真实。这种不真实不一定是故意造假,也可能是财务报表不够准确。所以对于这一类不规范的信息特征有别于中型大型企业的信贷需求,如果是用大型企业贷款的方法,那肯定是屡战屡败,这一点在中国银行业历史上曾经不止一次发生过。

银行发放贷款固定成本是一样的,但是如果在利率一样情况下,显然银行不愿意做小微型企业放贷业务,因为银行做一笔就会赔一笔。因此,需要在客观上提高对微型和小型企业的贷款定价,也就是说它们的利率应该高于大型中型公司贷款的利率,但是这一来是不是就会产生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也就是说越是不想偿还贷款的企业,越有可能不在乎你的利率水平过高,所以银行最后就会烂在手里一大批这样的想要赖账不还的企业?

这个问题的确存在,但它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我前面说的,银行如果是用大型公司贷款的方法发放这种小型贷款,那么他们会造成亏损,或者是由于提高利率造成“逆向选择”,但实际上,现在国际上已经有一种新的方法,就是针对微型和小型企业的特点,由信贷员对每个微型和小型企业做出一对一的信贷甄别。

中华工商时报:您说的这种方法是指一般商业银行使用,还是所谓的小型银行或者社区银行使用?

王君:在国际上,这种方法各类银行都可以使用。小型银行或者社区银行,规模比较小,它们有天然优势,因为他们接近客户。对这种非正规的信息,它要求信贷员能够了解客户的人品、历史和现状,并将其与整体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相联系,信贷员要熟悉这些不能通过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所以社区银行和小型银行是有这样条件的,但这并不排除大银行也可以通过特殊的安排,比方说建立专门的小微企业贷款信贷部门,通过招聘和培训,专门为这些业务建立信贷员队伍。

中华工商时报:中国有成功的案例吗?

王君:有。一大批,大概有十几家城市商业银行,一家农村商业银行,包括邮政储蓄银行。从网点数目来看,邮储银行在全世界都数得上的。这应该算是一个比较大的银行,不能说它是一个社区银行。他们采用了类似的信贷技术,迄今已经服务了大概几千万家小微企业。所以这种方法在国际上有一个说法就叫所谓的由高到低,就是这样的贷款模式。

2.小微企业融资贵才正常

中华工商时报:但是尽管有这种一对一的信息甄别,还是存在着好企业和坏企业,那么银行在贷款定价上,会不会比正常的市场价格要提高很多,就是“柠檬市场”理论认为的,平均价格要高于正常企业贷款的风险定价?

王君:首先有一个基本事实,我们必须承认,就是向小型和微型企业发放贷款,贷款利率是必然要高于对中型和大型企业贷款的价格。这一点可以说作为一个普遍的逻辑,一个真理。贷款的规模越小,贷款定价就越高,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全世界做小微企业贷款,乃至小额信贷的放贷者,不仅仅是银行,你会看到一个普遍现象,他们给出的微型贷款利率往往超过30%,甚至到35%。小型企业贷款利率往往在20%-25%左右,而中型企业贷款利率,有可能在15%左右,贷款利率分15%、25%、35%,3个层级。

中华工商时报:这个贷款利率水平是国际上的经验?那价格是不是太高?

王君:对,非常高。但是这个高与不高是需要分析的。首先这个数据来源是基于在美国华盛顿的一个民间组织,一个专门收集放贷银行数据的组织。它网站上公布的是几千家放贷机构的平均数据,所以这是有据可查的。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利率呢?因为小微企业贷款的银行成本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是运营成本。一般在15%左右,有的好一点13%,高的16%-17%。

第二是融资成本。融资成本根据各个国家的利率水平或有差异,像中国目前的情况在5%-8%,像邮储银行,融资平均成本更低一些,甚至可以达到国际存款利率。

第三是贷款损失。贷款损失2-3个百分点是比较正常的,一般来说贷款损失率都不是太高。

最后还有准备金。前面说到的营运成本、融资成本、贷款损失,还有准备金,加在一起就会发现,微型贷款利率最高,在30%-35%。小型企业贷款利率在20%-25%,中型企业贷款15%左右。其实你仔细看,在明清时期,民间放贷利率,那个时候流行说法就是月息3分,其实年息也在30%-36%左右。这个好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做民间放贷的,做微型和小型贷款的,利率要高一些。

中华工商时报:这种贷款是常规性的运营贷款,还是小微企业应急的一种贷款?如果是常规性的,那意味着企业利润率至少应该在40%以上,企业得有盈利,才能承受如此高的成本。

王君:有意思,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容易发生误解的问题,可以叫误区吧。当谈到贷款利率的时候,都会这么问,并且说微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往往是弱势群体。

他们有什么样的条件、有什么能力能够承担超过10%的利率?甚至高于GDP的平均增长率,对吧?往往人们会这么说。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不仅仅在亚洲,在拉丁美洲,在欧洲都反复被证明。考虑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不应该看平均GDP增长率,也不应看平均行业回报率,而是看它的边际投资回报率。这个客户群体,他们往往不能从正规银行获得贷款,他们的投资回报率往往是在20%、30%、50%、100%,甚至超过200%、300%,高的700%,也就是7倍的边际投资回报率。这一点在现实生活当中是很容易发现的,比方说餐馆行业,50%以上的利润率是很常见的,更不要说边际投资回报率。

一个小微企业在偿还了银行20%-30%,乃至更高的利率以后,自己还可以有很可观的回报,这一点是有实证的。所以说不能简单按照行业平均利润率来衡量微型和小型企业承担利率的能力。我们在研究这些问题的时候发现,这个群体对于贷款的可获得性,考虑的是方便、及时、快速和可靠地获得贷款。这些比利率水平更重要。还有一个就是这些贷款有可能期限非常短,所以按照年化的利率可能很高,但实际上构成的利息负担并不是太重。也可能是流动资金,也可能是应急贷款,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性质,都是他们所必须用的,这个很重要。

中华工商时报:刚才您谈到贷款成本的构成中,又提到损失成本,大概是2%-3%左右。但企业存在生命周期,大量小企业存活时间也就三五年。那么这部分企业贷款损失程度概率会不会大一些?2%或3%的成本能不能覆盖大量企业破产的风险?

王君:关于微型和小型企业的生命周期,的确存在,它们经营失败的概率比较高。但另一方面,在大量小型和微型企业倒闭的同时,还是有相当多的微型和小型企业,它们的生命不是三两年,不是三五年,而可能是10年、20年,也可能会存活更长的时间。在美国,像斯坦福购物中心,有一家面包店,我在十几年以后再去看,它依然存在,同样的店铺、同样的品牌。所以在富国银行,他们的客户群就是以10万美元为贷款平均规模的,这个客户群体都是小型企业。至少有20%以上的企业,它们存活时间超过了20年。

中华工商时报:就是说企业的成长性并不重要,这些企业规模也不大,但是比较稳定。

王君:比较稳定。中国人往往都会说,微型企业会长成小型企业,小型企业会成长为中型企业,依此类推,就好像他们从幼儿园一定要上大学到博士后。事实上,服务类的微型企业和小型企业,规模有可能很稳定,不见得是扩张型的,但这不意味着他们就失败了,因为他们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决定了他们不需要做大做强。

3.信用担保才是最可靠的

中华工商时报:您谈到集体借债融资,正好我有一个案例。一个基层商会分别和当地政府及银行做沟通。安排一个集体贷款额度,同时由发改委进行利息补贴,它不但解决了很多小企业融资问题,而且降低了融资成本,贷款利率低于市场价格。这样的贷款方式是否有风险问题?

王君:我对这个问题还是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的商业银行做了各种各样的探索,包括类似的安排,比方说像信贷工厂模式、供应链融资模式,这些听起来都头头是道,有它自身的逻辑。

但是追其实质,这里边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金融的本质是绕不过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能够决定贷款本息偿还的最重要两个因素是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在一开始就说到,由于信息的性质决定了,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对于微型和小型企业来说,是不能够简单从资产负债表这样的财务信息获得。所以现在要解决他们的问题需要一些配套设施,比如说金融基础设施,像征信体系,因为对微型企业而言,个人和企业的活动财务是不分的,所以说对个人的评价甄别和企业的甄别其实是绑定在一起的。

中华工商时报:这就是说,对小微企业的信用甄别,其实重点是个人信用和品德的判断?

王君:能够对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做出有把握的判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以理解这些商业银行把自己应该承担的信贷评估外包给了商会。这个商会像行业组织一样,对这些会员有一定约束,所以说客观上起到了某种担保作用或者是道义上的担保。但是这种做法特别容易给放贷银行产生一个错觉,它对这些单个借款人的贷款是安全的,因为背后有商会。那么谁来判断单个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呢?银行显然是这道功课没有做足,如果银行把这道功课做足了,它其实不需要商会,也不需要政府机构担保。

中华工商时报:贷款活动中的抵押,重不重要?如果对某一项贷款,需要小微企业提供抵押,怎么办?国内现在出现一种新的形式,稍微大一点的企业,在一个地区或一个行业进行互保,这也造成连锁性风险,您认为这种方式可取吗?

王君:这些都是对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的一些尝试,在其他国家也常见,但是存在很大局限性,也有很大风险。这种担保,这种三五户联保的模式在拉美比较流行,叫团结互保,互相之间,你帮我,我帮你。在正常情况下,这没有问题,但是一旦发生问题,这种团结互保式的,就会整体沦陷,这个在中国沿海地区已经发生了。它的原理就跟我前面说的一样,担保往往给放贷机构一个错觉,以为有担保的贷款是高质量的贷款,没有抵押和保证的贷款是质量不高的贷款,其实这个正好倒过来了。严格说,没有抵押和保证的贷款,并且能够放出去,收回来,那才是优质的贷款。

中华工商时报:就是靠信用担保?

王君:就是信用,信贷本质是什么?是借款的人,借钱的时候以及借了以后,始终都有偿还贷款的愿望,而不是想赖账。但赖账是人的本性,如果说借了钱能够不还,这就是百分之百的投资回报。不能说假设人人都是愿意还钱的君子,所以银行要有激励。世界银行推出以商业可持续的小微贷款项目里,一个重要激励机制是让借款人知道,及时足额偿还贷款会使它未来的贷款定价下降,并且能从这个银行获得更大规模的贷款,并且有长期可靠的信贷来源。这样激励的力量是非常大的。

那么像刚才说的抵押和保证,如果说借款人没有意愿和能力偿还贷款,那抵押、担保都是第二,第三还款来源,其实非常不可靠。中国银行业实践已经反复证明,依靠抵押和担保是没用的。

中华工商时报:是不是认为我们国内的银行贷款技术还相对比较落后。

王君: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技术是一个方面。

中华工商时报:还有一个观念的问题。

王君:像我刚才说到,已经被证明成功的模式,新招聘的信贷员,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在老信贷员带领下,过了6个月到1年的时间,能有把握地把小微企业里面那些有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的人挑出来。这的确是一个技术的成分,有很多技术的细节,能使现代人做到这一点。但是这个技术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它一定是依附在银行体系。像原来已经习惯于做大公司客户的贷款,现在要引入这样的技术,行不行?它们是不相容的,所以要有一套体制的建设,设立专门的机构、专门的激励机制、专门的内部控制、专门的后台服务等一系列制度安排。

4.小微贷款业务同样有利可图

中华工商时报:您讲的专门的机构就是说,在大银行系统内也可以设立一个小微贷款的机构。

王君:是这样的。在中欧、东亚、非洲以及在中国,已经被证明是一个成功的作法。

中华工商时报:那就是说现在政府鼓励小微企业的贷款政策,像大型银行建立小微贷款机构应该是正确的。

王君:这一个提法是正确的。

中华工商时报:大银行长期以来就做大的行业和企业,它的成本和收益也不一样。现在让大银行做一个小微企业的贷款,从银行本身来讲,它愿意那么做吗?

王君:这个要看银行的战略定位是怎样的。从根本上说,如果银行是以盈利为目标的,也就是说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照样可以做小微企业贷款。像在中国南方,一个历史上的城市信用社,现在是一家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多年以来主要的客户群,可以说百分之百都是小企业,平均贷款规模在30万-40万元,这个可以说是完全不掺假的。

中华工商时报:这个跟它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是不是有关系?

王君:我把这个说完。首先这个是盈利的,这家银行是股份制的,但是所有者都是私人。他们不是为了慈善,他们就是为了盈利。他们照样做到了。足够充分的贷款定价,有自己的体系等等,所以说,这个东西不是说银行不能做。至于说所处的地理位置,可能有一定有利的地方,就是他们所处沿海地区,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小微企业比较活跃。但事实上,在内地所有地方,包括县域的,包括农村的一些小型和微型企业及工商户,都是潜在的客户群,他们都能够承受比目前的公司客户更高的贷款利率。因此在这一点上,应该说方向是明确的,以商业可持续为原则的小微企业贷款,其实是可以解决绝大多数小微企业贷款需求的。

消息来源:王君(世界银行全球金融与市场首席金融专家);刘杉(中华工商时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小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