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金诚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继续攀升,但三道防线依然稳固

2023-05-10 14:56:27


东方金诚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应对能力的压力测试分析

 

作者 / 金融业务部  徐承远 李磊 魏梦谯

 

主要观点

  •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区域经济环境变化导致不同银行资产质量加剧分化;

  •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长呈现出沿产业链向中上游传导,并由华东地区向中西部蔓延的趋势;

  • 2014年以来,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持续下滑,商业银行当前拨备水平作为消化不良贷款的第一道防线空间已较为有限;

  • 商业银行通过利润消化不良贷款损失已成为主要途径,第二道防线仍具备较大空间;

  • 基于前两道防线已为商业银行提供了较大的安全边际,短期内动用第三道防线资本来消化不良贷款损失的可能性较小;

  • 相比于城商行和农商行,大型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具备更强的不良贷款应对能力;

  • 不良贷款处置手段的创新有利于短期内提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消化能力,但转变增长模式、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才是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贷款风险的长期生存之道。


近年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和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对商业银行经营情况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在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选取45家银行样本(含16家A股上市银行),通过对样本银行抵御不良贷款冲击的拨备、利润以及资本三道防线进行压力测试,对目前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消化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关注类贷款大幅增长 


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15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2744亿元,同比上升51.25%;不良贷款率为1.67%,同比上升0.42个百分点。同时,反映潜在风险的关注类贷款余额也大幅上升,同期末,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为28854亿元,同比上升37.50%;关注类贷款占比为3.79%,同比上升0.68个百分点。2016年以来,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继续下滑,截至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392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5%;关注类贷款余额31953亿元,关注类贷款占比为4.01%。根据银监会网站初步统计,2016年上半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继续攀升至1.81%。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账面不良贷款的生成存在一定的延迟。经济下行时期,银行不良贷款暴露速度加快,。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到,以16家上市银行为例,有5家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超过4%;另外有9家银行不良贷款偏离度[1]小于1,平安银行和华夏银行近一半逾期90天以上贷款未纳入不良贷款考量。此外,展期贷款和续贷的发放,以及不良贷款借非标通道出表,一定程度上延迟了不良贷款暴露。




国内外宏观经济下行为本轮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长主因;不良贷款增长呈现出沿产业链向中上游蔓延,并由华东地区向中西部蔓延的趋势


受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和国内产业结构性调整影响,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以不良贷款的形式显现出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持续上升,并在行业和区域分布上呈现一定特征。


从行业分布来看,受国内外需求萎缩影响,位于产业链终端的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率先成为不良高发区。截至2015年末,16家上市银行中公布贷款行业分布的10家银行[2]的批发零售业不良贷款率均值高达5.77%,制造业不良率均值紧随其后达3.78%,上述两类行业不良贷款占全部不良贷款比重超过50%。随着经济下行沿产业链向中上游传导,以及 “供给侧改革”加速上游产能过剩企业出清,化工和资源等行业信用风险陆续暴露。同期末,上述银行采矿业不良贷款率均值为2.16%,较年初上升1.42个百分点。




不良贷款地域分布趋势基本遵循产业分布规律。华东(以长三角地区为主)和华南(以珠三角地区为主)地区多为从事制造和批发零售业的中小民营企业,信用风险爆发较为严重。截至2015年末,上市银行中公布了贷款区域分布的9家银行[3]在华东地区的不良贷款率均值达1.75%,为全国各区域最高值;华南地区不良率均值紧随其后,达1.60%。同时,集聚了重化工和资源业的中西部地区不良贷款增长较快,同期末,上述银行在中西部地区不良贷款率均值为1.46%,较年初上升0.31个百分点,上升幅度为各区域中最高。




粗放式的信贷扩张导致部分地区和行业信贷投放过剩,造成信用风险集中爆发


2008年以来,政府推行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带动社会融资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16年6月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147.94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在间接融资方式占据主导地位的融资结构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规模保持高速增长。2008年~2015年,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余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54%,规模从23.15万亿增长到76.14万亿。信贷规模增长过快导致信贷投放存在明显的地区和行业集聚特征,信贷结构存在一定不合理。


以浙江为例,2008年~2012年,该地区GDP总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6.44%、6.29%、6.34%、6.20%和6.01%,但新增信贷投放量占全国的比重达12.06%、9.54%、9.43%、8.74%和10.52%。在信贷过剩背景下,一方面,该地区企业在生产力饱和的情况下,利用过剩信贷资金盲目扩大生产线或投资新设公司;另一方面大规模参与民间借贷,并将多余信贷投资于省外,主要是遍布全国的房地产、矿产等。信贷资金集聚加剧区域性资产泡沫产生,并催生民间借贷等金融乱象,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和实体经济持续放缓,企业投放于民间借贷、房地产的资金无法回收,新上线产能无法为市场消化,最终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2012年,民间借贷危机导致温州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风险率先爆发,并迅速传导至浙江以及“长三角”地区。截至2015年末,浙江省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2.37%,仍高于同期商业银行不良率均值0.7个百分点。


在信贷行业分布方面,商业银行信贷政策同质化现象较为常见。按照其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倾向于向资产规模较大、经营年限长、能够提供充分抵押物的少数大型企业提供信贷资金,包括产能已经严重过剩的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造船等行业。尽管新兴产业有效信贷需求更大,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依然存在,但商业银行仍偏好以“降低风险”为考虑将信贷资金直接或绕道投向产能和信贷过剩的大型企业。以钢铁、煤炭两个典型产能过剩行业为例,由于此类企业以大型国企为主,抵押物充足,近年来吸收了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截至2015年末,我国钢铁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0%,行业总负债已超过3万亿元;煤炭行业平均负债率为67.7%,处于近16年来的最高水平。但随着钢铁和煤炭行业景气度逐年下行,整个行业盈利能力大幅下滑,大量企业出现亏损,上述行业贷款信用风险不断上升。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下行压力依旧,化解不良贷款风险成为其未来稳健经营的首要任务


目前,全球经济复苏依旧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在持续加大,商业银行外部经营环境仍然严峻。同时,目前产能过剩行业仍积淀了大量信贷资金,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进,过剩行业加速出清,将使这部分信贷风险逐渐暴露,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将面临较大压力。此外,银监会2016年“82号文”[4]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商业银行表外隐藏不良的渠道。未来一段时间内,商业银行账面不良率将继续上升。


资产质量持续大幅下滑导致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受到较大冲击,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成为系统性风险产生的导火索。因此,如何处置不良贷款,化解不良贷款潜在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保持稳健经营的首要任务。


2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应对能力

东方金诚认为,商业银行消化不良贷款损失存在拨备、利润和资本三道防线。当存在超额拨备时,商业银行利用拨备核销不良贷款降低不良贷款率,同时导致拨备水平下降;当拨备水平下降到一定警戒水平时,商业银行需补计拨备,以消化新增不良贷款,同时导致利润减少;、当期利润难以覆盖拨备补计,就会形成贷款损失准备缺口,直接侵蚀其资本金。三道防线消化不良贷款损失潜力是衡量商业银行应对不良贷款能力的重要标志。


2014年以来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加速下滑,东方金诚的压力测试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当前拨备水平应对不良贷款上升的空间已较为有限


拨备资产是吸收不良贷款损失的第一道防线,其与不良贷款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图4反映了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与不良贷款率从2011年1季末至2016年1季末的变动趋势。自2014年1季度开始,不良贷款攀升速度逐步加快,原先充足的拨备资产开始被快速消耗,主要用于核销不良贷款,导致拨备覆盖率指标大幅下滑,。



据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75.03%,较年初下降6.15个百分点;大型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62.62%、179.14%、217.80%和185.83%,较年初分别下降9.10、1.85、3.47和3.80个百分点。拨备水平的快速下滑导致银行动用拨备资产吸收不良贷款损失的能力逐渐下降。东方金诚选取45家商业银行2015年数据为样本[5],测算在不补计拨备的情形下,,可支撑的不良贷款率水平,结果如下:



压力测试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当前拨备水平可应对不良贷款上升空间较为有限。其中大型银行表现最差,平均仅能支撑不良贷款率上升0.16个百分点;农商行表现最好,平均能支撑不良贷款率上升1.55个百分点。但农商行不良贷款率整体偏高,且不良贷款五级分类把控不严现象较为普遍,其潜在不良水平可能高于账面数字。同时,农商行拨备水平分化较为明显,部分农商行动用拨备吸收不良贷款损失空间已非常有限。


东方金诚压力测试结果表明,通过利润消化已成为商业银行应对不良贷款增长的主要途径,其消化不良贷款损失仍具备较大空间 


核销不良贷款会同比例消化银行拨备资产,当拨备水平下降时,银行补计拨备资产导致账面利润受到侵蚀,利润成为银行应对不良贷款增加的第二道防线。为保持拨备水平高于预警值,同时平滑补计拨备对利润增长水平带来的波动,银行通常会保持稳定比例逐年计提。当不良贷款率上升较快,核销贷款金额大幅增加时,银行拨备水平快速下滑至预警值,银行只能通过降低利润水平以消化不良贷款,导致利润水平大幅下滑。


近年来,受不良贷款大幅上升影响,商业银行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增加导致其利润增速下滑明显。图5反映了2011年1季末至2016年1季末商业银行盈利指标变动趋势,剔除盈利分布不均匀造成指标季度性波动影响,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指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据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5926亿元,同比增长2.43%,增速同比下降7.22个百分点;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分别为1.10%和14.98%,同比分别下降0.13和2.61个百分点。



由拨备压力测试结果可知,商业银行当前拨备水平吸收不良贷款损失能力较为有限。但不良贷款增长趋势短期内仍难以改变,若不良贷款风险暴露进一步加快,商业银行消耗利润以应对不良贷款增长将承担更大作用。为分析商业银行通过利润吸收不良贷款损失的潜在能力,东方金诚测算在当前拨备水平,不良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0%、30%和40%情形下,样本银行营业利润增长情况。测算结果如下:



压力测试结果表明,当不良贷款规模保持不变和增长20%时,样本银行营业利润均能覆盖拨备补计;但当不良贷款规模增长30%时,农商行中出现营业利润增长率小于-100%样本,表明该银行当期营业利润已不足以覆盖拨备补计[7],产生资产减值损失缺口;当不良贷款规模增长40%时,农商行和城商行均出现当期营业利润已不足以覆盖拨备补计样本。整体来看,大部分样本银行当期营业利润仍能维持正增长,且在消耗部分利润增长的情形下仍能支撑不良贷款增加,表明利润作为应对不良贷款增长的第二道防线仍存在较大空间。同时,规模偏小的城商行和农商行盈利能力较弱,在不良贷款增长相同幅度时,拨备补计导致营业利润下滑幅度远高于大型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其通过利润消化不良贷款损失能力相对较弱。


东方金诚压力测试结果表明,商业银行拨备和利润的二道防线已为其提供了较大的安全边际,以资本消化不良贷款损失的可能性较小


当不良贷款增长过快,拨备资产和利润水平无法支撑大幅核销,导致产生资产减值损失缺口,此时不良贷款将直接侵蚀资本。资本规模小,资本充足率水平偏低的银行将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资本是吸收不良贷款的最后一道防线。


近年来,商业银行资产充足率整体保持较高水平。图6反映了2011年1季末至2016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资产充足率指标变动趋势,,导致该指标当期出现大幅下降。整体来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均值为13.37%。




为分析商业银行动用资本应对不良贷款增长的安全边际,东方金诚测算当拨备覆盖率和营业利润增长率分别下降至150%和-100%时,可支撑的不良贷款率水平,结果如下:




测试结果表明,当超额拨备和当期营业利润全部用于吸收当期不良贷款时,样本银行可支撑的不良贷款率可在当前水平下大幅上升,其中城商行和农商行分别可以承受不良贷款余额平均增长309.48%和241.22%,反映商业银行当期拨备和利润水平仍足以应对不良贷款攀升,距动用资产以消化不良贷款损失存在较大的安全边际。

3

总结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趋势短期内仍难改善,且区域经济环境变化将导致不同银行资产质量加剧分化


由于国内外经济继续低迷,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预计仍将保持下行趋势,不良贷款将进一步增加。同时、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影响逐步显现,区域经济环境变化导致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出现一定分化。过剩产能集中的行业及地区,不良贷款风险将加速暴露,而转型升级顺利,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的行业及地区,不良贷款风险有望逐步企稳。受此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将加剧分化。


商业银行的利润仍具备较强的消化不良贷款损失能力,但不良贷款继续大幅上升将导致利润增速出现明显下滑


近年来,商业银行动用拨备资产核销不良贷款,导致拨备覆盖率水平下降明显,当前拨备资产已不足以应对不良贷款的继续大幅攀升。但营业收入的稳定增长为银行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利润以应对不良贷款损失,通过利润消化有望成为银行应对不良贷款继续攀升的主要途径。同时,多年的利润积累以及逐步完善的外部资本补充途径使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维持在较高水平,较强的资本实力为银行应对不良贷款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商业银行距动用资本以消化不良贷款损失仍存在较大的安全边际,其中大型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具备更强的不良贷款应对能力


在不良贷款持续攀升情形下,商业银行仍能运用超额拨备和利润增长以消化不良贷款损失,无需动用现有资本或者大规模补充资本以提高其风险抵御能力,但不同类型银行应对不良贷款能力存在明显差异。中小城商行和农商行整体拨备水平较高,但盈利能力较弱,拨备补计将导致其利润水平下滑幅度明显高于大型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反,大型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拨备水平较低,,但这两类银行盈利能力较强,通过利润消化不良贷款能力明显强于中小城商行和农商行,且其资本补充渠道广泛,具备更好的资本补充能力。因此,大型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对不良贷款能力更强。


不良贷款处置手段的创新有利于短期内提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消化能力,但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才是长久之道


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具备重要地位,不良贷款的快速攀升导致其经营稳定性受到冲击。为防止银行经营失败导致区域系统性风险发生,各地政府纷纷建立资产管理公司助力地方银行化解不良贷款。同时,以不良贷款证券化、债转股等为代表的创新处置手段陆续出台,意味着银行消化不良贷款手段逐步多元化。处置手段的丰富和创新能有效增强银行消化不良贷款能力,但银行若能从此轮不良贷款风险暴露中吸取教训,转变粗放式增长模式,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被动局面。

 

[1] 不良贷款偏离度=不良贷款余额/逾期90天以上贷款余额。

[2] 包含中行、农行、工行、民生、招行、兴业、平安、中信、浦发和光大等10家银行。

[3] 包含中行、工行、建行、农行、民生、招商、平安、中信、光大等9家银行。

[4] 银监会4月28日下发《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的通知》(银监办发[2016]82号)。

[5] 本文第二部分压力测试45家样本银行包括四类,其中大型银行为工、农、中、建、交5家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招商、兴业等11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包括北京银行、南京银行等21家;农商行包含重庆农商行、义乌农商行等8家。 

[6] 营业利润增长率=(样本银行2015年营业利润-2014年营业利润)/2014年营业利润*100,营业利润增长率1、2、3分别对应不良贷款余额增长20%、30%、40%,保持目前拨备覆盖率不变情形下的营业利润增长率。

[7] 若营业利润增长率为小于-100%,则表明该银行当年营业利润小于0,其当期利润已不足以覆盖拨备补计。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1、 || 尼斯遭袭事件拖累法国旅游业,土耳其政局动荡加剧高通胀



2、东方金诚 || 董事长罗光接受美国彭博新闻社采访



3、东方金诚 || 郭永刚课题组成功入选IAMAC2016年度资助课题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小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