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银行贷款“黑名单”——企业要当心

2023-05-10 14:56:27

临商金融圈1、综合性金融解决方案;2、项目策划、财务顾问。电话:15953900509 微号XYJRP2P

临沂家装分期贷款 15953900509

坏账的压力,加上这几个月以来陆续曝光的融资风险事件,加重了银行的惜贷、慎贷情绪,大宗商品企业发现融资氛围转冷了。账期拉长、债务风险增加的燃眉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值得关注。


对于一些风险较大的行业,多家银行正在采取退出和压缩等风险管控。今年上半年,工行压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742亿元;农行退出了钢贸、造船等领域贷款387.42亿元。


坏账的压力,再加上这几个月以来陆续曝光的铜、铝、大豆融资等风险事件,加重了银行的惜贷、慎贷情绪,大宗商品企业发现融资氛围转冷了。


坏账从哪里冒出来?


按照多家银行高管的表态,新增不良贷款的区域多来自于外向型的沿海地区,包括珠三角、江浙等地,钢贸、小微企业贷款等领域是重灾区。


例如,今年上半年相关银行的半年报显示,交行目前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区的零贷业务,带有较为鲜明的区域和行业特色,这主要是受钢贸业务和民营中小企业风险扩散的影响;农行的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不良贷款额较上年末分别增加45亿元和34亿元,其中,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不良贷款反弹较大,分别较上年末增加60亿元和53亿元。


概括起来,目前银行坏账的分布大致有三个特征


一是部分地区小微企业风险快速扩散。


二是产能过剩行业风险开始向上下游产业蔓延,以资源型企业为代表的一些大中型企业在上半年也发生了违约。


三是贸易融资风险由钢贸扩展到其他大宗商品贸易领域。上半年在钢贸贷款风险继续发酵的同时,煤炭、铜和铁矿石等大宗商品流通环节融资风险也时有暴露。


从数据统计上来看,银行业整体的坏账压力也在加大。来自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08%,比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024亿,已经超过2013年全年的水平。


银行“惜贷”是正常反应


7月份金融数据的跳水被业内认为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7月份,全部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数额仅为3852亿,远远低于市场预期的7000多亿,也远低于近几年同期表现。七月份寒碜的信贷数据,不能完全用季节因素来解释。季节因素每年都有,但今年六七月落差之大,却是金融危机以来最惊人的。


到了8月份,随着时间逐渐进入月末,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正在恢复,仅18日至24日一周,四大行新增贷款投放就达750亿元,但仔细分析会发现,真实的信贷需求仍然令人担忧。


银行信贷收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的下行风险凸显,银行借贷十分审慎,政府所提倡的三农、小微贷款,银行虚委应对,并不积极。


申银万国近期发布的草根调研显示,由于不良加速暴露,银行信贷投放和结构优先考虑风险因素,目前来看,大行投放节奏与年初计划基本吻合,但是股份制银行的惜贷情绪却很明显。


申万此次调研的银行机构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江浙和中西部地区总分支机构,调研显示,除北京地区资产质量仍然稳健,其他区域不良加速暴露,包括前期风险较小的中西部地区,部分银行新增不良已经超过年初的规划。


的确,毕竟经济处在下行周期,信贷风险明显上升,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存在惧贷心理并不奇怪,外加这两年不断新冒出的不良资产,迫使银行逐渐加强风控手段。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某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由于风险管控更为严格,其所在分行凡是民营企业贷款,单笔超5000万,必须报总行行长过目,因此,目前分行新增民企贷款一律不批。


实体经济持续调整,传统的信贷投向重点领域基本都产能过剩,新的增长点尚不成熟,符合银行信贷投放标准的“好项目”难寻。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局面没有扭转、转型升级又谈何容易,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都是为了保命,而不是扩大再生产。


“产业链”把多少人拖下水?


每一个供应商同他的上下游之间都是紧密的唇齿关系,在行业形势恶化的背景下,大部分上下游企业都难以摆脱唇亡齿寒的困惑。


“德正系”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上下游企业和它的供应链之间的唇齿关系展示得非常清晰。


行业大环境的低迷,加上银行信贷突然收手,让不少企业陷入经营困境。


畸形的利润空间


最近几年原材料行情的整体下行,导致了众多靠近原料端的企业损失惨重,有些企业并不擅长利用期货市场保值。


长期持久的亏损下,企业逐渐缩减了规模,这就又导致了其下游粗加工端的企业货源紧缩,反而形成了较激烈的竞争。结果是这些粗加工的企业在竞争中普遍以过高的价格购进原料或毛料。


但是,这高出市场正常价格的差价成本该由谁埋单?正常的逻辑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肯定是由他们的下游企业接着埋单,最后会传导到消费者的购买成本里。但事实却并非这样,而是演变成了各种复杂的困局。


高通胀不但使很多靠近半成品和成品端的下游企业财富的实际价值大幅缩水,还导致其生产管理成本大幅增加,经常出现原材料价格相对上涨、但对应的出厂价却必须下调的局面。这些企业的利润已经被挤到很低的水平。


银行抽贷,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过,这些企业陷入恶性循环的导火线并不只是行业大环境的恶化,银行的突然抽贷是个重要原因。


不少企业主把自有积蓄和大部分借款都投到了固定资产和正常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里了,如果因为行业形势短期内出现恶化,或者银行预判该企业今后状况可能不太乐观而突然抽贷,就很容易迫使企业饮鸩止渴,走上依赖高利贷的不归路。


而如果是一家大型企业开始靠高利贷续命,那么它对当地市场的破坏力往往极强,只要能买到货,只要能继续往下运转,价格不是问题,质量不是问题,除了付款时间,其他都可以按供应商希望的来。


这样一来,一些有实力的供应商会先上钩,而别的供应商要与他们竞争,就只能以接近的价格来谈生意,最后会逐渐发展到整个市场的价格都明显高于正常水平。与此同时,该地区的其他同类企业也必须适当抬高其收购价,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足够的货源,满足自生的生产需要。


当这个地区的原料跟其他地区相比没有竞争优势时,过高的价格、加上运输成本,就会对这些供应商形成市场封锁。最终结果很悲哀——该地区的大部分供应商不得不给僵尸企业供货,如果你不能接受长期亏损或无盈利的现实。


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戏剧性的。当你苦苦熬了一年,这家僵尸企业没倒;顶了两年,僵尸下游依旧不倒,顶到第三年,你实在纠结,不愿再这样僵持了,结果刚妥协不久,它却倒了,并且是在拖欠供应商货款规模最大的时候倒掉。


资金压力的普遍性、长期性


企业的财务成本已经明显增加。工信部近期发布的《2014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上半年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一些地方和企业对金融系统惜贷、压贷和抽贷的情况反映强烈,企业的财务成本显著上升。”


按照《报告》的数据,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6.5%,大幅提高13.9个百分点;其中利息支出增长11.2%,同比提高6.2个百分点。成本上升进一步挤压企业利润。


在企业经营吃紧的大背景下,中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比大企业更为突出。上半年,中小微企业财务费用增长17.5%,目前不少地方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一般上浮30%以上。


虽然决策层已经开始采取措施应对坏账压力,但这不可能在短期内解企业的融资之渴。中国最近已经允许五个地方政府建立资产管理公司,也就是市场俗称的“坏账银行”,从当地银行吸收不良贷款,批量收购不良资产业务。这五家坏账银行分别位于上海、安徽、广东、江苏和浙江,正是这次坏账压力最大的区域。


对企业来说,账期拉长、债务风险增加的燃眉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值得关注,没有信贷政策的配合,企业生产和投资的内生动力就很难释放。


但问题是,目前各家银行自身面临的环境也相当逼仄,自保是银行的首要任务,短期内企业恐怕还很难看到银行放低融资门槛。

  临商金融圈

中国财智第一平台

  微信号:lsjinrong 小编微号xyjrp2p

  金融圈

以文会友 广结良缘

公共微信号:lsjinrong 编辑微号xyjrp2p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小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