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人贷借信用大数据 10分钟放贷引争议

2023-05-10 14:56:27

长安新资本 2014-11-26 综合报道

  “提到创新,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硅谷。然而这一次P2P领域的技术创新,发生在中国。”近日,国内一家龙P2P平台负责人方以涵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平台借用信用大数据审核与风控,突破传统的个人信用借款流程,无需提交财产收入证明和信用报告,在手机客户端简单输入三项信息,即可10分钟快速反馈审核结果,当天放款。

  不过,但是对于大数据的使用效用也有人提出质疑,玖信贷CEO李明强则对记者表示:“大数据更多是对过去遗留的历史数据的统计,只能预测未来,但是对于现实的违信行为缺乏制约力。”

  平台称风险前置定位信用卡人群

  “突破传统的个人信用借款流程,无需提交财产收入证明和信用报告,在手机客户端简单输入三项信息,即可10分钟快速反馈审核结果,当天放款。”近日,P2P平台宜信宜人贷的上述“极速模式”借款宣传词,颇受市场关注,并引发业界争议。

  事实上,目前来说,对新用户在10分钟完成审核的速度,无论是在P2P领域还是在银行个人信贷领域,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最快的。这个号称“史无前例”的速度,上述P2P平台究竟有何底气、风控有无盲区?

  《投资快报》记者梳理发现,1125日,宜信宜人贷总经理方以涵向媒体记者给出的解释是,专注于优质资产一直是平台对借款用户的定位,而“极速模式”定位信用卡人群,即定位已经通过银行信用资质审核的人群。方认为,银行核发信用卡有着比较成熟、严密和复杂的流程,不仅要求用户填写几十项资料,很多银行还会要求用户提交纸质文件证明,从而核实用户的身份、联系方式和还款能力,此外一些银行也会通过客户经理访问或是柜台验证等方式进行线下验证。信用卡人群已经通过银行多维度的审核,平台圈定这部分人群,已经是将风险进行前置。从获客源头上,就进行了优质资产的初步筛选。

  不过,对于大数据的使用效用也有人提出质疑,玖信贷CEO李明强则对记者表示:“大数据更多是对过去遗留的历史数据的统计,只能预测未来,但是对于现实的违信行为缺乏制约力。”

  大数据风控创新审核更快更精准?

  据了解,国内目前虽然有超过1500P2P平台,但是真正意义上做线上个人信用借款的P2P平台并不多,多数平台主要做抵押类的借款,有很多平台都是从线下小贷公司或融资项目合作获取债权,打包成理财服务在线上推广,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P2P”和“互联网金融”。

  业内人士指出,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在国内目前的信用环境下,暂时缺乏专业全面的信用评级机构,个人信用数据相对缺失和封闭,使得P2P平台在个人信用借款领域的风险控制和管理上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据宜信宜人贷移动互联网负责人胡杨坤介绍,“极速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信用审核流程,创新地通过互联网数据调取和分析,简化申请流程,并且提升审核的效率和精准度。用户通过宜信宜人贷借款App的极速模式申请借款,仅需授权信用卡账单接收邮箱、电商网站、手机运营商三项数据,即可在10分钟内快速获知审核结果。

  胡杨坤表示,通过用户授权,信审系统还能获得借款人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的交易记录、收货地址、支付宝实名认证等信息,这些数据能直接反映借款人的消费及支付能力,是侧面证明借款人还款能力的有利证据。

  而来自银行业界的凌先生表示,信审系统是关键,通过建立准确有效的信审系统,从而进行风控管理,是信审管理的核心,规范的信审系统不仅能够提高信审工作的准确性,更能帮助资质优秀的用户以更快的速度获得服务。

  业界不同声音:

  大数据非万能违信成本是前提

  百度副总裁曾良指出:“大数据的价值主要通过三个关键词来实现:挖掘、预测、关联。”但对于李明强来说,他更希望通过大数据来提高风控,降低不良贷款发生的概率。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随着之前红岭创投一亿纸贷坏账的爆发,此前被业界所信奉的担保模式广受人们的诟病。随之以大数据为核心的风控模式逐步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但对于大数据在风控上的效果,也有很多人对此抱有怀疑。“大数据确实在行为上对违信行为缺乏制约力”持与李明强持相同看法的网贷之家罗熙如是说道。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引入大数据进行放贷确实属于创新,但如何能够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发挥其控制风险、降低坏账概率的作用,这恐怕要从大数据的使用方法上来讲。在信贷领域,大数据对于贷款者历史数据的挖掘,不仅仅是信用评级,在信用评级的的背后,更深入的意义在于计算它的违信成本。对于项目的借款人来说,当自身的违信成本大于借款金额时,从实际利益出发,贷款人肯定不会跑路,发生违约行为。当违信成本小于借款金额时,项目借款人自有的资金能力不能够覆盖所借款项,所以跑路就不足为奇。

  “所以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应用,核心在于计算违信成本。违信成本,不仅决定着项目贷款的数额,同时也暗含的贷款项目的风险高低。”上述人士如是说。

文章来源:投资快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小额交流群